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
日照露天茶园萌芽,迎来采摘季
茶农们起早贪黑、手拎竹篓
抢抓晴好天气,采摘露天春茶!
在素有“江北绿茶第一镇”之称的巨峰镇,满园茶香关不住。一垄垄茶树如蜿蜒逶迤的绿色绸带,缠绕着一座座山、一道道梁,层层蔓延开来,空气中处处氤氲着淡淡的茶香。从高空俯瞰,漫山遍野的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如同一幅下笔浓郁的生态画卷。
对于春茶而言,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4月13日,直播日照记者走进位于巨峰镇薄家口村的一处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基地,十几位茶农穿梭于郁郁葱葱的茶树间,她们身挎茶篓,手法娴熟地抢摘嫩绿的新芽,茶园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据茶园负责人介绍,基地种植的是他们自主繁育的无性系茶树,该品种生长整齐、亩产量高、萌发时间早,比传统品种要早半个月上市。
有茶农告诉记者,新鲜的茶叶采摘后须得赶紧炒制,一旦过夜,茶味就变了。
日照绿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生产车间,记者沉浸式参观了一番。摊凉、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看似重复单调的动作,其实蕴含着万千机变,考验了炒茶师傅对火候、时间、温度及力道的掌握,制作难度极大,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制茶人的智慧。
日照“南茶北引”始于1959年,1966年引种成功,茶产业发展经历了试种扩种、缓慢发展、巩固发展、规模发展等阶段。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围绕绿茶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精心谋划,科学定位,通过“茶种选育、茶技管理、茶质提升、茶牌效能、茶销路径、茶农增收”六个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巨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照已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
在我市,茶产业是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涉及42个乡镇、867个村,茶叶从业人员30余万人,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2021年全市茶园亩均农民收入达到9000元,部分茶园亩收入达到3万元。茶产业已成为我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切实做好今年茶园生产管理各项工作,加快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正式启动日照绿茶“谷雨工程”,以此为主要抓手,提高日照绿茶品质、维护市场信誉、提升品牌知名度。
“日照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日照绿茶’在全国享有盛名。如何把日照绿茶打造成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关键在于要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宋大鹏介绍,“谷雨工程”聚焦日照绿茶品质品牌和质量安全保障,将按照“远近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近期,将通过甄选日照优势茶企,组建日照绿茶联盟,打造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日照茶叶团体,集中主要力量培育高端品牌。同时,通过定标准、立章程,建立日照绿茶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管理长效机制。”宋大鹏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将推行集约化管理模式下的统一技术指导,生态打造、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实现茶园管理肥药双减,保证茶园安全生产,提高茶农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严格控制日照春茶质量安全。此外,全面建立日照绿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日照茶叶大数据平台,为茶叶质量溯源奠定基础,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以严格的要求倒逼茶农规范安全生产。
春茶茶叶嫩小叶厚
冲泡出来鲜活清香、口感清醇
有浓郁的板栗香味
超长的生长周期让日照绿茶春茶
有了更强的耐冲泡度
日照绿茶春茶
成为许多人在美好四月的一种期盼
当一片片茶叶在杯中舒展、起舞
氤氲出浓郁香气之时
就似一道信号,穿越冬季的沉寂萧索
自山间田地而来
将这万物初醒的青嫩和生机
传递到人的身体和灵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