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是防疫的“前哨”,是疫情防控的“监测网”,是快速发现病毒感染者、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面对近期持续增多的核酸检测任务,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内高效运转,医护人员身披白甲,披星戴月,以实验室为家,24小时轮岗,全力以赴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全市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我昨晚一沾枕头就睡着了,这一觉幸福,差不多有六个小时,我感觉今天可以多干两个小时呢!”初入检验科休息室,医师丁娟和杨启帆刚刚吃过早饭,而一边的刘聪聪则时不时打个哈欠,她昨晚值了夜班,一会儿要去休息两个小时。目前,休息是检验科最宝贵的时光。除了他们,还有58位医护人员,他们都是检验科主任唐玉蓉的“兵”。“我们现在的日平均核酸检测量是15000人次左右,时常会有1万管10合1的检测任务,大家都非常辛苦,核酸检测极为考验人的眼力、心力和脑力。”检验科主任唐玉蓉说,她经常笑称自己的兵都太能干了,是一人顶多人的。
在实验室内,唐玉蓉同她的团队每天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上班期间基本上只吃干饭,不敢多喝水,以减少上卫生间的时间。往往工作不到几分钟就开始流汗,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
为减轻“战友”的压力,产假还未休完的检验科副主任陈慧锦就坚持要求回来上班,与大家一起倒夜班、共奋战,用她的话说,“作为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需要相互扶持、相互体谅。”穿在身上的白大褂是她的铠甲,也是她的义无反顾。
◆练就单手“特殊技能”
检验人员每天战斗在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每个人都是靠着毅力和责任感支撑自己。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标本灭活、签收,数据的核对,试剂的配置,核酸的提取,上机扩增,报告审核,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核酸检测的整个过程基本全靠手动操作,看似简单重复的拧盖、开盖、加样、盖盖、上机,一套动作几个小时做下来,手又酸又麻。检验人员在和时间赛跑的同时,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确保每一个环节精准无误。夜以继日地戴口罩,使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磨破了,手从麻木到皲裂,脱皮,出血。一次加样上千次,从实验室出来时,他们的手都是抖的,抓不住杯子,握不了手机,但过不了几个小时,他们又要仿佛机器重启一般,再次满血复活,上场战斗。就这样,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掌握了“单手开样本管盖”的技能。
在越短的时间内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就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的范围,核酸检测从来都是刻不容缓的,身处第一线的他们深有体会,所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核酸检测效率成了大家努力的目标,而现在,唐玉蓉可以骄傲地说,“现在至少有80%的同事可以单手开盖、加样,别小看这个技能,它使检测速度提高了0.5倍。普通门诊和住院4个小时出结果,急诊最快一个小时,一万管10合1样本也能在20个小时内全部完成。”
◆“铠甲”之下亦是常人
唐玉蓉与丈夫王际亮是医院里有名的“夫妻档”,两人全心全意地扑在了工作上面,担当淋漓尽现,辛苦不言而喻。作为共产党员,他们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时刻牢记医生的使命和担当,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勇敢“逆行”,坚守一线。说起自己的团队,唐玉蓉极为骄傲,“我们团队的心很齐,执行力也很高。”即便如此,唐玉蓉的电话还是一个接一个,复核的结果如何,送样本车辆到哪里了,定下的午饭何时送达……大事小情她都亲力亲为,制作各种表格、提取材料、汇总数据、分配工作区域,一个个指令,一条条信息都从她这里下达到整个检验科。戮力齐心,同甘共苦,检验科用行动履行着诺言,用一份份报告向这座城市交出担当答卷。
虽都是普通人,血肉之躯同样疲惫脆弱,但在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为直面病毒护佑生命的白衣天使。随着唐玉蓉接到转运工作人员的电话,一批新的核酸检测样本即将抵达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检验科,检验人员迅速集结,穿上防护服,进入实验室,迎接他们的又是一轮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