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的具体目标,干货满满,信息量非常大。报告中有哪些高频词?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记者梳理发现,从词频分析来看,报告中“发展”一词至少出现130次,包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绿色发展等;“建设”出现了105次,包括经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创新”至少出现了48次;“现代化”“强省会”“走在前”分别出现29次、17次、17次……
关键词:发展、创新
发展是第一要务。1.6万余字的党代会报告中,“发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诸如新发展格局、区域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等。今天的济南,正处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黄金期。报告从八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省会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发展成就,这首先是一份高质量发展清单,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济南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高质量答卷。
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十大创新”之首。报告指出,创新是“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势能。在济南未来五年系统部署的十大重点任务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位居首位。五年来,济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举全市之力谋创新、抓创新、强创新,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未来五年,济南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关键词:现代化、强省会、走在前
“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实施“强省会”战略,并写入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在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报告中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目标的提出令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围绕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报告提出了一批促发展、惠民生的有力举措,济南的新未来随之跃然而出。同时,报告强调,必须以“走在前”的境界格局、思路理念、标准追求,推动济南发展充分展现引领性、率先性、创新性,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率先建成比较成熟、定型、系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
关键词:建设、城市、国家、中心
济南乘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东风,加快高质量发展,冲刺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在报告中出现了3次,分别是:加速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位度是衡量国家中心城市最直接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建设”一词出现105次、“打造”出现31次,“创建”出现十余次,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创建、打造、争创“国字号”城市名片就有17处之多,如创建国家中医(肿瘤)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圈、“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等。也因此,“国家”“城市”“中心”出现频率相当高,凸显跳出“济南看济南”的更加开放的视野。
关键词:黄河、生态
五年来,济南抢抓国家战略叠加赋能的历史性机遇,奋力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起势。坚决扛起深化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制定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百里生态风貌带魅力初显,黄河济南段“十三五”防洪工程全面完工。报告指出,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布局中,济南要打造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节点、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不仅如此,济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千园之城”,“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未来五年,济南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序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争创碳中和示范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夯实现代化强省会生态本底。
关键词:产业、经济
在报告中,“产业”一词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产业兴城……报告指出,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三个走在前”的信心之源、底气所在。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五大行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产业强则经济强,就能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四新”经济、数字经济、工业经济、种业经济、县域经济、时尚经济……一个个“经济”背后,济南都有相关支柱型产业或园区依托,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四新”经济、数字经济占比分别达到37.7%、45%,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0%,先进制造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中国种业北方之都”,培育3000亿级“实力强区”等,擎起济南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