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大张庄镇南岩片区位于镇驻地西北9公里、县城西南17公里处,地处沂源、蒙阴、新泰、莱芜四地市交界处,南依孟良崮,西通徂徕山。明朝初年建村,因村前有大岩,故称南岩。整个片区1400多口人,村民栖息于南岩河西岸,山滩耕地3910亩,主产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素有家国情怀,绘就红色南岩
1938年夏天,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疯狂扫荡,实行骇人听闻的“三光政策”。为了保卫家乡,南岩村民熊加福和周边村里的青壮年开展了小游击式的武装抗日活动。1943年3月3日,由熊自功、熊加福、熊子星组织领导的40余名青壮年在南岩的庙前举起了大刀和红缨枪,庄严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保家卫国,奋战到底!”这支组织起来的民兵队伍成为了南岩民兵的雏形。
南岩民兵战果辉煌,历经玉皇山战斗、王家庄战斗、松崮保卫战、南岩保卫战、岱崮至莱芜交通线保卫战等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击毙敌军300余人,缴获了步枪125支、机枪2挺、小炮2门、子弹若干;累计牺牲民兵19名,负伤60多名,先后有12人被山东军区、鲁中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南岩民兵被授予“南岩英雄民兵队”光荣称号。1944年3月21日,《大众日报》特别头条刊发《向南岩同胞和民兵英雄们致敬》的社论。
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与新时代,南岩片区始终走到前、做表率,这与红色火种在这片革命的沃土上持续延烧和历来的红色传统密不可分。
2022年4月,南岩片区成立多彩南岩党建共同体,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发展特色产业,成就绿色南岩
近年来,南岩充分发挥水质、土壤等独特的生态优势,利用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大力发展西红柿、黄瓜、辣椒种植,不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大张庄镇千亩绿色蔬菜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约4500万元,建设设施蔬菜大棚627座,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年产各类蔬菜8000吨。
南岩片区整合资金,集中投放。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振兴等政策,有效整合乡村振兴服务队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0万元,水利、交通资金500万元等;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通过强村贷投资900万元;带动群众通过鲁担惠农贷或自发投资约2000万元。
产销对接,缩短链条。村党支部组织领办正老峪果蔬专业合作社,与果蔬销售公司合作,采取“直采直供”模式,农产品直达县内各大超市,及淄博其他区县、济南、临沂多地的超市、企业、学校等。其中,圣女果直供深圳、上海,从供应链条上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有序轮作,提升效益。园区的设施大棚根据市场调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每年总体上约种植300个黄瓜棚、200个辣椒棚、100个西红柿棚。黄瓜亩产3万—3.5万斤,均价在2元(最高达到5元);辣椒亩产2.5万—3万斤,均价在2元(最高达到3.6元);西红柿亩产2.5万—3万斤,均价在2.5元(最高达到6元),年产黄瓜约4500吨、辣椒2500吨、西红柿1000吨。
放大优势,做强品牌。南岩片区依托南岩蔬菜传统种植基础,发挥黄瓜、辣椒“三品一标”认证、“南岩蔬菜”商标和市级蔬菜标准园优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市场效应,年可实现产值33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60万元。
促进文旅融合,打造金色南岩
南岩片区立足自然资源,盘活产业优势,坚持传统农业与现代特色产业优势互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同时,引进公司主体,建设特色文旅风景产业园区,包括研学、真人CS、野外垂钓、采摘、漂流等多种特色项目。片区还大力推介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在“旅游+农业”上做足文章,做精做大绿色生态产业,形成“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支柱产业摇身变成群众的“钱袋子”。
周边群众可以从土地流转、村集体分红、产业项目务工等多种途径链接文旅项目,进而推进户增收,参与流转、务工群众平均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孵化培育出了富民强村的金产业。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渤海 通讯员 孙雪榕 夏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