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菏泽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菏泽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疫情防治与专家组副组长、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体禹,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超,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广根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体禹在发布会上介绍,3月31日17时至4月1日17时,菏泽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全市现有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截至4月1日16:00,全市已追踪管理该病例密接132人,次密接390人,第三次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全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进行的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43.84万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正在有序进行。
防控区域范围调整
3月30日,经流调组会同专家组研判,将定陶区杜堂镇百邻惠超市所在门店同排及对面区域两层楼房,陆湾村镇前街信用社往东数第三个胡同,人民路东王洪庙路口至定砀路沿街门市,定陶区金茂街海澜之家服装店,杨店小区电焊维修店同排门市房,曹县山东益琛高分子有限公司划为封控区;对定陶区杜堂镇陆湾村、杨店小区,天中街道王洪庙村,曹县园凡科技园区其他公司划为管控区;将定陶区封控区、管控区之外的区域,曹县园凡科技园区附近村居划为防范区。
3月31日新增5个封控区分别为鑫源丽水城幼儿园、犇犇水果批发店及周边同排店铺、杜堂孟楼小区对过顺丰快递及周边、杜堂镇陆湾村王高峰家及周边民居、杜堂镇漱玉平民药店。新增2个管控区分别为鑫源丽水城小区和杜堂镇杜堂村。
经确认,定陶区该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Pangolin分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该病例基因组与3月26日临沂市报告的上海市输入病例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
清明节期间倡导家庭追思、网络祭扫
马超表示,从3月30日起,全市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较大的公益性公墓全部暂停市民现场祭扫活动,暂停守灵、告别、祭奠等人员聚集活动。清明节期间,倡导广大市民通过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入菏返菏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据李广根介绍,按照《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七版)》要求,菏泽市已暂停进出发生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县级行政区道路客运服务;对途经发生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县级行政区的客运班线,严格执行“点对点”运输,不得在以上地区上下客;严格包车备案管理,暂停受理始发、终到或中途停靠发生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包车备案业务。原则上中高风险区人员非必要不返菏,从其他地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入菏返菏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客运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乘客的信息登记、验码、查看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工作,入菏返菏人员抵菏后第一时间做一次核酸检测,第三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入菏返菏人员及时向所在社区或街道办事处进行报备,纳入社区管理。
来菏货运车辆实行预约引领,提前2天向属地指挥部报备
为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对所有外地来菏货运车辆实行预约引领制度。目的地接货方应提前2天向属地指挥部报备,并负责告知外来货运车辆,由接货方安排专人到约定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或其他重点道路的监测点处迎接引领。接货方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外来货运车辆实行全程闭环管理,需要在市内住宿的跨省驾乘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在符合隔离条件的地点“一人一间”集中隔离居住,每天的核酸检测由属地安排进行采样检测,严禁货车驾乘人员自行到当地医疗机构采样,严格避免和本地人员接触。
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或其他重点道路上的监测点除查看外地来菏货运车辆驾乘人员的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双码”外,对所有外地来菏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入菏的第一监测点承担第一责任,负责现场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来自或途经停留疫情流行地区的货车驾乘人员,除现场核酸检测外,安排一次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检测阳性人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就地隔离措施,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根据核酸检测结果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本地车辆外出执行运输任务结束后返菏的司乘人员,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运输应急物资,申请办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为保障应急物资运输畅通高效,对进出我省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运输医疗防控物资、鲜活农产品、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能源物资、进出口货物、邮政快递等各类重点物资车辆,可向市、县联防联控机制申请办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也可通过关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交警”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申请办理,生成电子通行证。市交通局开通了24小时应急运输保障电话,详情请登录菏泽市交通运输局网站进行查询。
王体禹表示,奥密克戎病毒具有传播快、隐匿性强、重复感染几率大的特点,巩固防疫成果,需要广大群众的全力配合。希望大家积极将菏泽市防疫政策告知在外地的亲友,让他们非必要不返菏;在菏市民非必要不离菏,尤其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不主动举办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主动就诊。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用公筷的良好习惯,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者、推动者和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