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胶州市尤兆龙的藤编厂,数百余平方米的“小作坊”里沿道路排列,藤椅、藤床、藤衣柜等藤制家具整齐摆放。负责人尤兆龙早已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这是我今天第二件作品了,刚做好了一把椅子。”

尤兆龙虽已50岁,但是他仍然守候在藤编第一线,采用最传统的编织方式,为手工艺精品代言。长长的藤条在他手里上下飞舞,任由他指尖缠绕,百转千回,他编得快速又紧致,像呼吸一样自然。对于尤兆龙来说,藤编陪伴他20余年,如影随形。
尤兆龙告诉记者,一张藤椅的制作,从材料选取到最后晾晒成品,需要经过近20道工艺流程,而每一步都是制作者手工完成,没有借助大型机器设备。

成品展示
“我不是从小学会的藤编,学习藤编时我已经快30岁了,当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帮助家里制作生活用具。干我们这行的,手艺都是老师傅一代代传下来的,刚开始学的时候很辛苦,手经常被藤条割伤,满手缠满了胶布。”尤兆龙一边手上快速翻转着藤条一边和记者聊起了他和藤编的“缘分”。
从2003年开始为了赚钱他选择了自己“看起来很喜欢”的藤编厂上班,跟老藤编师傅学艺,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学徒工作让他打了退堂鼓。“一开始试着编椅子,很紧张,怕编不好,我还跟老板开玩笑说,第一把椅子不管好坏,我都自己买了。当时好不容易坚持下来一个月,看到工资突然觉得还不错,能坚持。”
怎么用铁条做成内部支架,怎么编各种各样的花色样式,都有讲究。尤兆龙心细、肯学,没过几天,就会自己编一些诸如小凳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工作第二年的尤兆龙就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手”,在公司的推荐下,他只身前往了浙江总部传授技能。“做这行表面看着轻松,可实际累得很,一坐就是坐一整天。好比编织一张藤椅,就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藤席则需要3天的时间。有时候为了赶货给人家,从早上7点开始忙活到晚上12点多。很多人坚持不住都走了。”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离家越来越远,但是尤兆龙再也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藤编,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一部分。
“藤编需要手艺人的想象力,一根藤条可以编成为一个藤拍,一个藤篮,一个灯罩,一把藤椅,甚至是一间房子。”在交谈中,尤兆龙显得有一些不善言辞,但一说到藤编,他的眼神中就散发出光芒,不断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讲述制作过程。



成品展示
现在,尤兆龙已经掌握了大小十多种样式的编法,一条条普通的藤条,只要经过他的巧手,一会儿就变成了实用的椅子、桌子、沙发、床甚至厨房用品等。最快的时候,他一天能编3张桌子。
“最开始编藤编纯粹是为了谋生,现在时间长了,对这门手艺有了感情,也更加有自豪感。”尤兆龙说,“我的藤编在我们这边还是比较有名的,偶尔也有人过来取经,每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我觉得特自豪。”


尤兆龙家居陈设
制作藤编,最重要的就是手劲儿和工艺。二十载的经验积累,尤兆龙所制作的藤编用具不论大小或年代,如今依旧很坚固。“藤编手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艺,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这项历史传承不能在我的手里埋没了。”尤兆龙总是这样说。
藤编的家具,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在尤兆龙的家里,摆着各式的椅子、桌子、书架、篮子等,每一件都做工精致考究,色泽天然淡雅,抚之圆润光滑。与这些精美作品格格不入的,是尤兆龙那双粗大的手。细看之下,被硬物划伤的细线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布满整个手掌,他笑称,这就是每一个藤编匠人最有特色的证明之一。
来源:云上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