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来源:大众日报16版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前不久,李方恩先生在《文史博览》撰文,其中谈到,秦末有一个小伙夫,因为出神入化的游说功夫,在史籍中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笔。说起来,史料中记载过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因为一些很偶然很意外的因素,与某些重要人物关联到一起,有意无意间影响甚至改变了某些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比如三国时期的一位女性樊氏,就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人。
兄弟反目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樊氏“有倾国倾城之色”。与樊氏产生联系的是赫赫有名的蜀国大将赵云,即常山赵子龙。
那么,赵云又是如何跟如此美艳的樊氏有了关联呢?《三国演义》对此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不过,他们俩的故事并非典型的英雄美人叙事模式,因为两人都是被动卷入,赵云此前更是毫不知情。
刘备攻取荆州、南郡、襄阳之后,用马良之计,“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首战顺利拿下零陵。次战,赵云领衔,欲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出降。赵范提议两人结拜为兄弟,且提出充分的理由,两人都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又都是真定人,正宗的老乡。赵云听了也非常高兴,于是各叙年庚,赵云年长赵范四个月,赵范拜赵云为兄。
第二天,赵范请赵云入桂阳城安民。赵云只带了五十骑进城,再无更多戒备,可见他确实没把赵范当外人,已经视如亲兄弟一般。赵范待赵云结束公事,邀请赵云入衙饮宴。“酒至半酣,范复邀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云饮微醉。”这时候,“范忽请出一妇人,与云把酒。”赵云打量了一下这个女子。女子容颜美丽,身穿缟素,其美更增几分。赵范介绍,这个女子是自己的嫂子樊氏。赵云一听,哪敢造次,赶紧“改容敬之”。赵范让樊氏就坐。赵云辞谢。樊氏辞归后堂。故事发展到这里,一切正常。
赵范乘着酒兴,向赵云提亲。赵范解释,自己的哥哥已经去世三年,嫂子目前寡居在家,如此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平时也常劝她再找个好人嫁了。但是嫂子提出,遇到兼具三个条件之男子方可改嫁: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三要仍是赵姓。赵范表示,一听这三个条件,就觉得不太可能,天下哪有这么凑巧的事?如今遇到赵云,才恍然觉得,这三个条件简直就是为赵云量身打造的,所以特别提出这门亲事,并表示“愿陪嫁资”。
想不到,赵云闻言大怒,厉声斥责。他认为,自己与赵范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
赵范闻言,满面羞惭。毕竟太守当习惯了,哪里受得了如此呵斥?于是,赵范示意左右军士,有相害赵云之意。赵云当然察觉,“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了。”
接下来的故事相对简单。赵云、赵范不欢而散。两军重新对峙。赵范手下的两名将领设计,意图通过诈降而相机擒获赵云。赵云何等聪明,将计就计,先斩杀诈降二将,后用二人所率兵士赚开桂阳城门,生擒赵范。此时,刘备、诸葛亮抵达桂阳,听赵云述说前事。最终,刘备命释放赵范,让赵范继续担任桂阳太守,同时以攻取桂阳之功重赏赵云。
樊氏的心意
在《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记载非常简略,完全没有提及此事。《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条目下,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则有简单记载:“(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综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大致可以了解到几个情况:一是樊氏确实漂亮,“有国色”“有倾国倾城之色”。二是关于樊氏,只知其姓,未知其名。三是樊氏后来命运如何,再无其他记载。
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推测几个问题。樊氏知道赵范欲将自己许婚赵云一事吗?基本可以判断她是知情的,并且也是同意的。樊氏提出改嫁的三个条件,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想再婚,让有意者知难而退,二是想择优而从。从《三国演义》的描述看,择优而从的可能性更大。她显然已经了解赵云的一些基本情况。按《云别传》记载,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武艺高强,又身居将军之位。樊氏眼界虽高,恐怕也难免暗暗心动。赵范前来征求意见,自然会一拍即合。所以,至赵范宴请赵云时,樊氏亲出为赵云把盏,应该是出于对赵云的倾慕,另外也想当面“考察”一下赵云是否名副其实。
赵范何以敢把寡嫂许配赵云?樊氏天生丽质,当然是他最大的底气。他当面对赵云陈说樊氏改嫁的三个条件,先说这些条件之高,再称赵云符合所有条件,结结实实地把赵云恭维了一通。更关键的一点,恐怕是赵范已经看透了局势。刘备将主政荆襄,赵云又是刘备的重要亲信,如果结下这门亲事,赵范也属于“朝内有人”,有助于保障自己将来前途无忧。从这个意义上说,赵范积极动员樊氏改嫁赵云,是把漂亮嫂子当成了自己攀高结贵的一个筹码。
令人意外的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曾经劝说赵云同意这门亲事。按《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认为这是一件美事,问赵云因何拒绝。赵云解释,自己已经与赵范结为兄弟,如果娶了他的嫂子,会惹人唾骂,也使樊氏失了大节,更重要的是,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刘备接着这话茬,跟着劝:“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赵云则回答:“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刘备闻言感叹:“子龙真丈夫也!”
可见,刘备、诸葛亮劝说赵云同意与樊氏的亲事,都是真心的。尤其是刘备,对婚姻一直重视有加。刘备早早就娶了糜夫人、甘夫人,当阳长坂坡一战,糜夫人伤重投井而死。后来,甘夫人又病逝。小说中描述,刘备“自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恰恰在这个时候,孙权用周瑜计,欲通过假招亲困住刘备,派谋士吕范前往提亲。刘备听说此事,虽然声称“(甘夫人)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但听吕范劝说:“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再加之诸葛亮从中谋划,于是欣然应允了这门亲事。刘备自己如此,将心比心,关照手下大将赵云的婚事,也是顺理成章了。
到底因何拒婚?
在这件事上,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赵云的态度。显然,赵云拒婚的态度相当坚决,即使刘备、诸葛亮相劝也并未松口。
因为樊氏不漂亮吗?显然不是。因为樊氏寡居的身份吗?显然也不是。因为樊氏是嫂子的身份吗?同样也不是。包括担心樊氏改嫁失节之类,都是赵云的借口。
赵云所担心的,其实是怕娶了樊氏影响到自己的职责,也就是《三国演义》中他对诸葛亮所说的“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
赵云是一员猛将,在三国时期的武将中,他的武力值仅次于吕布。自投奔刘备以后,他事实上就是刘备最重要的侍卫。刘备待赵云也与关、张不同,很多贴身之事,都交付赵云办理。赵云也是忠心耿耿,万死不辞。《三国志》记载:“(刘备)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之后,刘备到东吴招亲,赵云跟随贴身护卫。孙夫人(孙权之妹)欲乘船带幼主刘禅至东吴,也是赵云与张飞在江上拦截并抢回刘禅。
赵云对自己这种贴身侍卫身份认知非常明确。所以,日常处事时,无论大小,他都会从这个角度反复考虑是否可行。对于突如其来的提亲,他当然也会从这个角度从长计议。赵云认为,赵范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归降,所谓“范迫降耳,心未可测”。赵范心中到底怎么想,难以把握,更不可大意。若是与樊氏结亲,极有可能危及到刘备的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观察,赵云坚决拒绝这门婚事,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按《云别传》记载,后来赵范果然叛逃,赵云并未因此受到什么影响。如果他真的娶了樊氏呢?恐怕很多事情就缠夹不清了。
京剧中有一台大戏《取桂阳》,就是根据这段故事改编的,情节基本与《三国演义》一致。剧中,赵云有一个唱段,唱词是:“手指桂阳骂赵范,枉是男儿在世间。嫁嫂求荣廉耻丧,公然出丑在筵前。”可以说,这段唱词抓准了赵云、赵范的真实心理状态。与小说不同的是,京剧特别加了一场戏,是写樊氏伤春的,以此来为赵范提亲作铺垫,剧情衔接倒也天衣无缝。只不过,戏中的樊氏,显得有点耐不住寂寞,露出些“红杏出墙”的苗头。几年前,在济南的英雄山京剧广场上,曾听票友演唱过选段,生旦的戏都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