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傍晚,突然刮起狂风,温度骤减,定陶区马集镇白菜王庄村大棚种植户柴永雷的手机里发出告警:棚内温度7摄氏度,建议开启增温灯。这是“数字大棚”发出的指令,柴永雷随机点击手机界面,查看棚内状况,打开了增温灯。“自从安装了联通‘数字大棚’系统后,我们的工作量少多了,而且能根据极端天气预警,自动开启相应的应对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损失。”柴永雷说。

“数字大棚”是山东联通应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该系统在棚下设置温湿度、施肥决策、长势分析传感器和视频监控,实现蔬菜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自动化管理,同时对棚内外环境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在灾情预警、措施研判、减灾智能控制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作用。种植户可远程随时掌握大棚内的生产情况,了解温度、湿度、光感度、土壤养分等信息,并实时动态调整,实现了大棚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在山东联通派驻马集镇“第一书记”宋明亮、胡孝东的大力帮助下,白菜王庄村300余座大棚都安装了“数字大棚”终端,棚内的温度、湿度、肥力等都能通过手机进行监控和调节,棚外安装了监测摄像头,棚内外所有情况都能清晰地投放在数字大屏上,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和“数字化”调控,大大提高了大棚的“安全系数”。

年近70岁的王广雷,儿子在外打工,老两口种了一棚长茄,平时干些棚里的杂活,还能应付,可遇到灾害天气,他就犯愁了。现在安装了“数字大棚”系统,遇到灾害天气能提醒,温度低了更容易掌控,操作起来也挺简单,老两口轻松了不少。“年龄大了常忘事,只好守在棚里,接送孙子都不安心,现在有了‘智慧大棚’不用这么麻烦了。”王广雷高兴地说。
近年来,山东联通持续加大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速光纤网100%覆盖行政村,宽带500M接入能力乡镇占比超过95%;4G移动通信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98.6%,行政村覆盖超过96.3%。自2020年下半年起,山东联通启动“数字乡村”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部署和正在部署中的村庄超过3000个。如今,在山东联通的努力下,数字经济正为传统乡村赋能,特色数字化乡村已初具模型。
(来源:大众日报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