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我们走过了3年漫漫抗疫路。就在我们以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远去、春天已姗姗而来时,新一轮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打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3年来,我们万众一心,共同抗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还算平静的家园;如今,随着新一轮疫情的围攻,我们也难以独善其身。这种画风的突变,让很多人在精疲力竭、苦不堪言中忍无可忍。
但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始终有那么一批人,她们勇敢逆行,用初心和使命践行着白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这就是寿光市皮肤病医院40名女战士集结的——“巾帼战疫团”。
一、白衣勇执甲
3月12日晚6点,在又一次接到核酸采集紧急任务的时候,“巾帼战疫团”的第二批12名女战士刚刚下班,她们顾不上劳累,放下即将煮熟的饭菜,扔下牙牙学语的孩子,争先恐后从四面八方赶来,不问归期,不计报酬,没来得及准备必须的生活用品,甚至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便毫不犹豫的登上了飞驰的120救护车,利用2天2夜的高效工作,完成了近3万人的核酸采样任务。
核酸采样时间紧、任务重,每人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节约防护服和节省时间,她们午饭当作晚饭吃,水都几乎不敢喝一口;反复对大家交代注意事项,嘴巴都说干了,身体一靠椅子就能睡过去;返程的大巴车上,短短的十几分钟是她们最宝贵的休息时间;疫情原因,倒班下来只能挤在病房里,2人一张的病床是她们最香甜的睡榻。
“黑夜寒冷雾大,面罩上的哈气聚成水滴,露水一直流淌,视线非常模糊,只能使劲甩甩头,并尽量让被采集人员面向灯光,自己努力瞪大眼睛,确保每一个样本采集到位”。
“脚冷了只能原地动动脚,坐累了就站起来,站累了再坐下,腰和腿更是酸疼,但抬头看着长长的队伍,不敢松懈半分钟”。带队的康复理疗科罗俊卿主任心疼地向我们讲述战友的辛劳,唯独没提及自己,被汗水泡肿了双手仍坚持在岗,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关心着整个团队的状况……
“第二天觉得中午吃饭还得换套防护服,就一直坚持到下午四点多换班后才吃饭,虽然饭菜早就凉透了,但省下套防护服我们还是觉得值”——采访中影像科主任马丽笑嘻嘻地说。
二、巾帼绽芳华
护士刘晓宁,当晚与丈夫同时受命出征。虽然两个孩子小,也紧急托付给了邻居;工作中生理期腹痛,即使很想坐下来缓解一下,但看到长长的队伍又咬牙坚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任务结束起身时,同事笑说她白色的防护服盛开了鲜花……
医疗美容科50岁的朱秀梅大夫,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得到抽调人员的消息时,二话不说第一个报名,带病出战昼夜不息(长年腰椎间盘突出)。
医疗美容科年轻的孙海美大夫,3月11日夜里接到通知,早上4点多天还没亮就踏上了征程。面对长龙般的采样大军,她没有犹豫退缩,义无反顾地完成现场900多例集中采样后,又踏上泥泞的乡间小道,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入户采样。春寒料峭映衬着她的汗流浃背,一天下来,防护服由雪白变成了土黄……
影像科李红大夫,平时身体瘦弱,但也踊跃报名,不顾刚下夜班没能休息……
检验科的娘子军,在主任赵志磊带领下,值班、消毒、隔离、通风,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严格按照防控要求织密疫情防护网。科里年轻的小袁莉,积极承担了全院的送检单汇总、样本核对、信息维护及上传等工作,白加黑五加二,确保了全院核酸100%的检测率和准确率。
还有此前的3月11日,该“战疫团”的第一批5名成员已前往支援稻田镇;3月15日,她们中的第三批22人又继续接过了战斗的接力棒……
战“疫”还在继续。一桩桩一件件,感动我们的,不止是她们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的乐观和坚强,还有她们无论身处任时何地都坚守的爱与扶持:马丽、伦玉两名同志,在完成自己梯队任务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再次上岗,以便让感冒引发中耳炎的张玉娟一组稍事休息;但张玉娟一组也不甘落后,稍作调整后又和其他同志一起赶往了任务更重的管控区......
其实,她们也是普通人,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但此刻,她们只是党和国家的螺丝钉,随时奔赴人民需要的地方!她们不是无所不能,而只是竭尽所能!她们以柔肩扛起重任,以信念奔赴使命,展现新时代的巾帼魅力,诉说她们“医”路奋进的精彩故事。
来源:寿光市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