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09:40:28 来源: 莒县发布
举报
路 灯 心
薛俊河
第一次进帮扶村——莒县夏庄镇后辛庄,从环镇路到村西头近两公里,路面坑洼高低起伏,走进村办公室,车子披上了泥衣。开车进村都难,群众出行有多难?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把这条进出村的卡脖子路修好!
调查村情,入户走访,五次参加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783户、2073口人、56名党员的后辛庄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修路!
请县公路局等单位帮助测量,论证路基,询价,找施工单位,招投标,道路提升改造方案摆在了全体党员面前,一个字:干!
为了不影响春耕春种,多上机械设备,多上技术施工人员。一天的时间,近两公里的沥青路展现在群众面前。
2021年4月24日清晨,压路机、摊铺机的轰鸣声唤醒村民。老少爷们围在路边,其中大部分没见过沥青路面施工。有不少党员群众自发地拿出铁锨、扫帚等工具帮助清扫路面,整理路边。
“没想到咱们后辛庄还能像城里人一样,走上了柏油路!”那一天,全村人的欢声笑语洒在了冒着热气的沥青路面。
后辛庄村光70岁以上的老人有198位,街道纵横八条,摸黑出门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无奈,雨雪天夜晚出门更是成了难题。我们征求群众意见,由一名支部委员牵头,走街窜巷,定点定位,先打桩后安灯,全程跟踪监督施工质量,10天内在主要街道、老年居住区、卫生室、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98盏。
夏日的暮晚,伴着稀稀落落的蝉呜,村民纷纷踏着柔和的灯光慢步在柏油路上;老年居住区内,三五成群在路灯下,扇着蒲扇,拉着家常,下着“五棍棋”;小河边,灯光把垂柳的影子摁在河面上,随着微波荡漾……自己的家园,靠自己来建。
我们工作组驻村时间只有两年。美丽宜居建设、五年乡村振兴,还得靠群众。得发挥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打扮自己的美丽村庄,装扮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先后两次召开“后辛庄乡村振兴座谈会”,两次就“五大振兴”“学党史、办实事”讲党课,把党员群众的心思集中在加快发展上来。定规划、谋新篇。就美丽宜居建设等方面征得意见和建议12条,形成《后辛庄2021年工作计划及五年发展规划》,制定时间表,绘出路线图,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为今后五年的乡村振兴定下了方向。破难题、树威信。动员群众看大局放远眼光,按时完成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拆迁61户,新安置5户11人,复垦耕地80余亩,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清理道路排水沟3200米,铺设排水管道400米,修复河堤一处,确保了全村排涝排洪;加快户户通进度,新增硬化路面2100平方米;开展“环境整治大提升”行动,组织12人,动用机械两台,清理主街道四条,街头巷尾卫生死角16处,运出垃圾近二百方。粉刷墙体广告600多处,清理村外百米垃圾11处,柴堆26处。树正气、促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摆,拍过桌子红过脸,找出阻碍发展的原因,把不同的想法统一起来,形成一心谋发展、一心办实事的开篇氛围,通过党员带群众,形成合心合力,为发展出谋出力。抓治理,强规范。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大事共谋、小事分责、目标一致、协同推进,制定村级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级治理的“小法规”,为下一步的“治理有效”打好基础。村里的发展有着急的了,村里的事情有靠前的了,出义务工的多了,甩手掌柜的少了……在我们的计划里,还有农耕文化馆、文化一条街、土地流转托管、产业调整、农贸市场、“后辛庄乡村振兴巾帼先锋队”……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93岁的李仕华老人拉着我们的手:“我希望多活几年,能和你们组织上的人多说说话。”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95岁的张维兰老人很是感慨:“现在多好啊,吃不愁穿不愁,党和政府把庄里整的这么好,以前那有这样的事!”在外的儿子给父母发来微信“爸妈,看到庄里变化这么大,过年我们一定带着孩子回去看看。”(作者系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后辛庄工作组成员)

本文来源:莒县发布
责任编辑:
许杨_rizhao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