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潍坊亚星桥的前世今生

2022-01-28 12:20:26 来源: 网易潍坊 举报
0
分享到:
T + -

白浪河一衣带水

亚星桥横卧其上

沟通着市区最重要的商业地段

显示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雄伟壮丽

从解放前的朝阳桥到后来的若飞桥

再到东风桥直到现在的亚星桥

其实这座桥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一部浓缩了的潍坊城区发展史

潍坊亚星桥的前世今生

(1960年代的若飞桥)

潍坊亚星桥的前世今生

01、从青龙桥到季节性木桥

解放以前,它叫朝阳桥;解放以后改称若飞桥;文革前夕改名东风桥,改革开放之后叫亚星桥。

由于潍县独特的发展历史,很早就形成了东西两城的城区格局。白浪河穿城而过,河西是县城,河东是东关商业区。东关最早是圩子墙,所谓“七楼八阁”,都在这里。到清代同治年间,在地方官绅的大力倡导下,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城墙和七座城门,其形如蛇,而位于白浪河西的城厢,则形制如龟;龟蛇并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发展到清末民初,潍县已经成为山东半岛最重要的商埠之一。主要的商业区集中在西城的中山大街和东城的东关大街附近。然而由于白浪河的阻隔,东城和西城之间的交通不便,成了当时潍县城一个巨大的交通障碍。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曾经有一座石桥,叫青龙桥。沟通两城之间的交通。但由于白浪河发大水,青龙桥被冲垮了。只好因陋就简,修建了一座季节性的木桥。而木桥狭窄简陋,承重不够;而且是季节性的,每逢洪水时节就要拆除,这对东西两岸的人来说,当然是很不方便的。

02、潘云亮设计建造朝阳桥

时间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潍县经济蓬勃发展,成为胶济铁路沿线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在东西两城之间,修建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成为当时潍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就在这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山东省政府发还了潍县县政府垫付的军费四万一千三百二十八元九角。有了这笔资金,当时的县长厉文礼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善潍县城中心区的基础设施。以新建白浪河大桥为主干,谋划了相互关联的五大工程:一是拆除朝阳门瓮城;二是兴建高水位新式的朝阳门至庆成门之间大桥;三是垫高扩宽南坝崖街路面,在南头建大街门;四是兴建向县城内供水的自来水系统;五是拆除朝阳门上古城楼,兴建新式大钟楼。

五大工程全部采用现代工程运作方式,公开向国内外有资质的建筑商招标。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工程招标委员会,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陆续收到德国、日本等国及国内几家工程公司的标书,本地参加投标的只有潘云亮工程师经营的“潍县工业工程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八月,县招标委员会在胡家牌坊街的“大礼堂”举行招标大会。“潍县工业工程局”以最受欢迎的创意和最低报价中标,成为这一工程的总承建商。

潘云亮是潍县东关南胡住人。他出身寒微,家境清贫。从小学徒,当过木工。后来他又在胶济铁路上做工。潘云亮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刻苦钻研。他在胶济铁路工程中当学徒期间,虚心好学,逐步成长为一名铁路桥梁工程师,参与了胶济铁路东段一些重大工程的建设。1928年以后,胶济铁路的实际控制者成为了日本人。他由不满于日本人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歧视,回到潍县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程局,承揽大型建筑工程。

这一年潘云亮三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他又有做好工程为家乡父老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勇气。所以他决心要在白浪河上建一座当时最好的钢筋水泥大桥。

按照潘云亮的设计方案,新大桥长102米,宽6.6米;桥侧有护栏、灯柱。大桥工程于当年九月正式开工。所用钢材全部国外进口,所用水泥是国产质量最好的唐山启新水泥厂生产的桶装“马牌”水泥。所用大型施工机械由潘云亮工程师从青岛的一家德商港口工程公司租借而来。在施工过程中,潘工亲自指挥,现场解决大小技术问题。经常与施工人员一起吃住在桥梁工地上。从进度到质量,所有环节都严格按设计和标准操作,使工程质量得到确切保障。

大桥经过一年的建设,就在大桥桥面即将铺筑完成、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时,一场暴雨引发了白浪河的特大洪水。洪水汹涌而至,摧枯拉朽,如同脱缰的野马,扑向还没有彻底完工的大桥!浪涛翻涌,几近桥面。

这对新建的大桥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全潍县城的上上下下也都替潘云亮揪着一把心。

然而潘云亮胸有成竹,在暴风雨中,身披蓑衣,凛然走到桥上,查看在狂涛骇浪冲击下的大桥的各个部位。他自信大桥的工程质量,也抱定与大桥共存亡的决心。当看到脚下洪水慢慢退去时,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潘云亮的壮举,很快传遍全城,人们纷纷对大桥和潘云亮伸出了大拇指。

潍县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大桥,经过一年的施工,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十日竣工,因为此桥建在县城东门朝阳门与东关庆城门之间的白浪河上,所以取名朝阳桥。

为了庆祝大桥通车,举行了隆重的“潍县新建朝阳桥落成典礼”。与会者和城乡居民纷纷走上大桥。潘云亮和工友们一起挤在人群中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当人们看到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河水滚滚;看到造型大方的望柱与闪光的钢管护栏;看到现代化的的桥灯柱,擎起桥灯,入夜桥灯大亮,照得满桥生辉,纷纷体验着这座大桥的新奇。因其高大,遂被潍县百姓称为“天桥”。朝阳桥是潍县白浪河第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桥梁,也是开放为商埠以来第一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交通建筑。

朝阳桥的名字一直叫到潍县解放。

潍坊亚星桥的前世今生

1973年的东风桥 (图据“潍坊档案”)

03、潍县年轻人热衷若飞桥下谈恋爱

解放以后,当时流行了一段时间的红色街名风。潍坊也在那时候,把几条主要道路和桥梁的名字以烈士命名。

比如:东关大街改为叶挺街,城里的中山大街改为邓发街,南门里大街改为博古街,朝阳桥则改为若飞桥。分别纪念叶挺、邓发、博古、王若飞四位革命烈士。这四位烈士当时称“四八烈士”。起因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一些被拘押的中共高级领导人被释放,乘坐飞机,飞赴延安。但在途中不幸撞山,壮烈牺牲。这件事发生在1946年4月8日,所以被称为“四八烈士”。

当时的潍县老百姓对这些知之甚少,只能是上面叫怎么叫,他们就怎么叫,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若飞桥”在很多老百姓的嘴里被叫成了“岳飞桥”。因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名气很大,老百姓都知道。而在潍县方言里“若”和“岳”是很难分别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就把“若飞桥”都叫做“岳飞桥”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提倡自由恋爱。若飞桥下面就是白浪河沙滩,环境很优美,夏秋季节,一些恋人开始在这里散步、闲坐,有点上海外滩的意思。有人看到这一现象,顺口把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曲,填了新词,叫做——

高高的岳(若)飞桥,

一片沙子地儿,

沙子地儿里有些不害羞的人儿,

一对儿又一对儿,

一对儿又一对儿,

这边搂着抱着,

那边还亲嘴儿……

04、从东风桥到亚星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已经拓宽的城里大街和东关大街一起命名为东风大街。横跨在白浪河上的这座大桥也自然更名为东风大桥。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东风大桥还相当坚固。只是当时东风街又要拓宽,桥的宽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道路,才提议炸毁重建。

据说拆除大桥的工程非常艰难,拆出来的钢筋,崭新瓦亮。人们纷纷感叹当年的朝阳桥的确是一座百年工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的东风大桥,采取了拱桥的方式,三跨曲拱,具有一种民族美感。1974年7月1日,新的东风大桥通车,在当时也成为轰动潍坊的一件大事件。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风大街再次拓宽到现在的规模,当年的东风桥宽度不够,只好从两旁重新加宽。据说加宽的工程费用是由亚星集团出资兴建的,并且购买了冠名权,还在桥的中部上方建起了巨大的亚星标志,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一座桥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他的名字也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如同亚星桥,除了初建时,因为朝阳门的原因叫做朝阳桥之外,解放后的“若飞桥”体现了红色传统,“东风桥”体现着时代特色,而亚星桥,则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市场是主角,经济具有了所向披靡的强势。

(来源:天天潍坊)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潍坊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