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临沂市城市管理局、临沂市交通运输局、临沂市城投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2022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主持人
市住建局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按照“以完善城市功能为主、以人民满意为主、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原则,编制完成了2022年城建计划。在编制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确定了《2022年临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2022年市区两级计划新建项目236个、计划总投资580.6亿元,主要包括市级新建工程和各区新建工程等内容。
一是市级新建工程。2022年市级计划新建项目86个,总投资376.8亿元(市财政资金130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109.2亿元,具体包括道路桥梁(交通拥堵治理)、公共交通、积水点治理、雨污分流改造、照明亮化、园林绿化、公用事业、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片区基础设施等十大类工程项目。
二是各区新建工程。2022年各区计划新建项目150个,总投资203.8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86.7亿元,具体包括市政公用、学校建设、公园及绿化等工程,其中兰山区计划投资27.3亿元,实施56项工程;罗庄区计划投资12.3亿元,实施31项工程;河东区计划投资12.4亿元,实施21项工程;高新区计划投资21.2亿元,实施19项工程;经开区计划投资13.4亿元,实施23项工程。
为加快实施2022年城建项目,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我们将聚焦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前期工作。我们将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加强与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各区、项目建设单位协同配合,加快征收拆迁和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力争一季度项目全面开工。
二是科学组织施工。我们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统筹好规范施工与工程进度的关系,科学编制施工和交通组织方案,合理安排工序,细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努力打造进度快、环保优、群众满意的示范工程。
三是严把质量安全。我们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同时,加强质量管控,依法依规推进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廉洁工程。
市城管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城投集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沂城投集团积极服务于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大局,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参与实施了鲁南高铁、临沂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三大片区改造、机场二期、奥体中心及双岭路、蒙山路、陶然路、沂河高架等500多个、总投资1300亿元重点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场化运营原则,积极参与火车站片区、北城新区、高铁片区三大片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其中,在火车站片区,投资13.8亿元推进火车站站前广场、沂蒙路下穿兖石铁路立交桥、城南体育公园等7个项目建设,完成永盛路等10条道路,临沂火车站新站和傅屯嘉园、焦庄佳园还建社区已交付使用。在北城新区,投资41.6亿元推进康养护理中心、奥体中心、医养健康生活中心建设,打造医养健康、文化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新高地。在高铁片区,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BIM技术应用,融入城市设计、绿色节能、产城融合、高铁经济圈等先进理念,推动天河超算中心、绿地商业综合体等12个、总投资额达320亿元的项目成功落地片区,先期启动的涉及还建社区、道路、桥梁、水系等17个、总投资70亿元的民生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完成形象进度超过70%。
下一步,我们将发扬“闯”的精神,拿出“创”的劲头,树立“干”的作风,全力推动建设涉及三大片区11个、总投资134亿元的新建项目,17个、总投资39亿元的续建项目;加快推进高铁片区还建社区、道路和学校、疾控中心、天河超算中心等民生、市政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奥体中心、城投医养生活中心等文体、医养健康设施建设;收尾攻坚沂蒙路下穿兖石铁路和陶然路、沂河路两条高架快速路改造,力争尽快投入使用。我们将按照“专班保障、压茬进行、环环解扣、挂图作战”原则,科学确定攻坚目标和关键节点,按照城建计划节点推进新建项目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利用春节和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节庆活动窗口期,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和设计招标工作,同步发挥投融资和工程管理优势,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和管理保障。我们将带头落实“绿色发展、环保优先”要求,扛牢绿色施工责任,强化环保措施落实,推动项目100%融入“绿色、低碳”理念,把每项工程都打造成大气污染治理的环保示范工程。我们将依法合规建设项目,持续完善四级防控体系建设,坚持效率、质量、安全并重,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环保工程、绿色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用实际行动践行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答记者问
1
今年的计划中提出要建设五处大公园项目,这也是我市公园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广大市民对此十分关注,并热切期盼实施。请您介绍一下好吗?
我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分布不均,除滨河景区外,市区缺少大型综合公园。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以人为本、生态健全、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特色鲜明、低碳节约的城市公园系统,市委市政府确定 “中心城区五区范围内连续三年每年各区新建一处面积不低于100亩的综合公园”。
为保证综合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布局均衡性,我们与五区、相关部门反复沟通论证,围绕城市综合公园的人文特色、选址地点、周围环境、建设条件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建议,研究确定2022年实施罗庄区百花湖公园、河东区北京路公园、经开区健康城公园等五处公园,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在公园建设中,将同步建设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农贸市场、环卫设施、林荫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满足周边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主要是利用城市边角地等闲置、“零碎”土地,见缝插针建设的一些集绿地、游园、休闲、健身、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微型公园。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城区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108处,有力满足了市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就近休闲的需求。对这一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也跟进狠抓落实,计划2022年在中心城区开工建设“口袋公园”143处。其中,市级直管区域26处、兰山区25处、罗庄区25处、河东区22处、高新区27处、经开区18处。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口袋公园+”的思路,加强与健身休闲、文化旅游、市政服务设施等有机融合,具备条件的,还将配建球场、儿童游戏设施、林荫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持续完善服务功能。将更加注重突出临沂地域特色,精准设置城市家具和雕塑小品,大力展示沂蒙红色文化。将大力推广红榉、国槐、银杏、水杉、中山杉等为主的树干通直、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节俭务实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严把工程质量,打造精品项目,尽快推动“口袋公园”建设成果惠及民生。
3
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事业,城市公交线路、公交车辆分别达117条、2000余辆,年客运量超过1亿人次。特别是今年1月1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分时段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即正常情况下,市区所有市公交集团运营的公交线路首班车至上午9:00、下午17:00-19:00以及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的应急响应期间,全天公交运营时间,市民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市将继续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一是新购300台新能源公交车,保障公交企业新开公交线路、加密班次需要,进一步提高公交线网覆盖面,缩短市民候车时间。二是稳妥有序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在2021年完成广州路、通达路、金雀山路公交专用道建设,形成公交专用道“闭合圈”的基础上,2022年计划实施东兴路、沂州路、通达南路和陶然路等4条公交专用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交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和出行吸引力。三是建设高铁公交停保场,进一步提高公交车进场率,加快建立安全便捷、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
4
随着2019年高铁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片区内水系建设便已纳入临沂市城建建设计划。通过对片区历史以来的内涝积水情况统计,规划了东、中、西三个区域性联合排水体系,既能在旱季保水蓄水,又能在汛期泄洪排涝。目前,片区水系新建、改建、扩建河道水系18.9公里,建设完成投资1.35亿元,鸭蛋沟增加一处自排流量75立方/秒,强排52立方/秒的雨水泵站。通过两年的建设,现已将全部水系打通,大大缓解历史积水点的内涝问题,初步解决了片区内涝积水问题,下一步集团将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片区建设的同时加大片区水系提升改造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