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足自身职责,以做好烈士褒扬工作为突破口,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深入挖掘我区红色历史,弘扬英烈精神,推动“四史”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立足自身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健全工作机构。率先在全国成立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服务中心,加挂淄川区烈士陵园服务中心、淄川区马鞍山抗战遗址服务中心牌子,充实工作人员。压实工作职责。制定出台《淄川区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维护管理方案》《关于做好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划定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责任和保护范围。加强工作考核。区局每季度对全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开展集中巡查;各镇(街道)每月对辖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开展1次检查;村(居)每周至少对专职管护员保护管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开展2次检查;专职管护员负责每天打扫清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环境卫生,并建立工作台账。
△淄川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服务中心挂牌仪式在淄川区烈士陵园举行。
深入挖掘整理,铭记红色史实
挖掘英烈事迹。通过走访烈士亲属、所在村居、单位和文史馆、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整理撰写英烈模范人物传记,创作以英烈事迹为题材的文化产品,配合制作了抗战题材历史纪录片《廿七》。挖掘烈士资料。随时对烈士的遗物、图片、音像资料等进行收集、登记、鉴别、保管,不断充实烈士纪念馆珍藏内容,适时更新、展出、陈列,并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展示水平。挖掘红色历史。集中梳理在本区域内发生的王尽美、邓恩铭在淄川建立鲁中第一个红色支部、磁窑坞会师、陈粟大军在蒲家庄休整、太河惨案、马鞍山抗日保卫战等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展示本地烈士在革命战争年代积极投身革命英勇牺牲的事迹。
△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驻淄川部队在马鞍山抗战遗址联合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赓续红色精神”暨“结对共建暖功臣”双拥主题活动。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教育阵地
一方面,全面提高全区烈士纪念设施整体保护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全区29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提质改造,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积极争取将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提升、马鞍山抗战遗址建设、烈士陵园提质改造等项目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同时,每年区财政列支烈士纪念设施维护和管理专项经费,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紧跟时代发展、紧跟时代要求,全力研究好、编制好、落实好退役军人事务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统筹规划布局全区烈士纪念设施功能和规模,力争将我区打造成为“一山、二河、三片、四教育”鲜明特色的英雄烈士褒扬纪念综合示范区,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阵地。
△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到武警执勤三中队开展“党史进警营”活动。
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纪念活动。清明、烈士公祭日期间,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英烈文化进校园,将学习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采取演唱红歌、诵读红色书籍、祭扫烈士墓、参观红色阵地、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主题活动;各中小学结合团日活动、少先队活动,开展“走进红色阵地 激活红色基因”、寻访烈士家属主题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种子。讲好英烈故事。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利用中华英烈网、淄川烈士陵园等平台,广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每处烈士纪念设施设1名讲解员,采取阵地讲解、专场宣讲、录音录像播放等方式,开展“讲红色故事 传烈士精神”活动。举办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马鞍山抗战遗址揭牌仪式,弘扬抗战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英烈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形成了缅怀英烈、致敬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
△淄川区抗美援朝老兵、淮海战役一等功臣曲世武向中小学生讲述他的参战经历。
通讯员 杨学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