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和同事们为疏勒培养了一批种植人才;2022,我希望继续把山东的种植技术留在边疆,把山东的好经验推广出去,打造好南疆地区“菜篮子”。
我是韩秋亮,来自山东寿光,今年52岁,一辈子就是和农田打交道,别的本事没学会,只学会了一身蔬菜种植本领。2020年6月29日,我受东营援疆指挥部聘请,踏上了支援祖国边疆的征程,忐忑、期待交织在一起,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感觉担子也落到了自己的肩上。
“来到疏勒,找我们咨询农作物问题的电话就没断过。”韩秋亮感慨道。
今年8月份,塔孜洪乡11村几座大棚的辣椒出现了坏叶、口感发苦的情况,村农业技术员月日古丽紧急向我求助。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我实地检查、分析,认定这是由于作物钙吸收能力弱所导致的,现场就给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补钙”的解决方案,村民们按照这个办法给辣椒治疗,没几天就有了明显好转,乡亲们对我们山东专家的技术水平也愈发钦佩。
初到疏勒之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村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也明确了我的使命责任,要把山东最好的种植技术留下来,把山东最好的管理经验推广出去,坚决不能让村民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我们在新疆的工作时间是有期限的,在这个期限内,我们不仅要解决各村农作物的疑难杂症,还要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无论是在巴合齐乡,还是在塔孜洪乡。我和同事们,手把手传授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甜瓜、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方法,今年培养了4批农业种植技术人才,我们现在也是“桃李遍疏勒”了。
作为疏勒县对口帮扶市,东营援疆指挥部在2020年选聘了我和10名同事共同来到疏勒,为疏勒农业专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探索建立起“组团农技援疆+生产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村级产业指导员”产业援疆模式和“驻在乡镇、到田入户、田间巡诊、现场培训、辐射带动、精准服务”农技服务方式。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更多的学生们培养成疏勒县未来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专家,再让他们带动当地更多的农技人才。为了这个目标,我计划着延长援疆时间,把学生们的基础打得再扎实一些,为受援地储备人才“好苗子”,培养更多“田秀才”。
为了更好服务疏勒县农业发展,2021年农业“土专家”人数增至21人,继续活跃在疏勒15个乡镇的田间地头。指导范围也从从单一的蔬菜种植扩大食用菌、林果和畜牧四大产业。他们常年驻乡、驻企、驻园区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我们也被乡亲们称为“土专家”,职责就是帮助当地建设一批优质基地、推广一批实用新技术、制定一批意见措施、破解一批技术难题、带动一批村级产业指导员、培育一批种植能手,全面提升疏勒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东营组团援疆智慧。
如今,看着大棚里鲜艳的西红柿、带刺的黄瓜,我们的干劲更大了,希望这一季又是一个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