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济宁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正式印发。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规划》,今天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目标,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了解到,《规划》共提出了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应急物资统筹管理;二是实行分级分类储备;三是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四是加强规范制度建设;五是建立持续改进完善机制。
加强物资储备库基础建设。一是提升综合仓储设施建设布局;二是加强专业仓储设施建设布局。
加强生活保障类物资储备。一是强化政府实物储备;二是加强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
加强医疗卫生类物资储备。一是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二是提升专业仓储能力;三是强化产能储备。
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一是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二是森林火灾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三是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四是矿山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五是地震灾害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六是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保障任务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
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较大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储备为主,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实战化物资装备,根据实际需求,重点依托综合性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配备。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一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器材;二是防汛抗旱专业队伍装备器材;三是森林火灾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器材;四是其他救援队伍装备器材。
增强应急物资要素配置能力。一是建立应急采购调拨机制;二是建立集中存储轮换机制;三是建立保障联动机制;四是建立高效运输配送机制;五是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六是加快培育应急产业。
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现有平台,将全市应急物资信息采集、储备、使用、回收等过程纳入平台管理,提升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平时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
据悉,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将按照立足平时准备、服务应急处置、服务应急保障的要求,科学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品种规模和储备方式比例,统筹规划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整合优化职能为支撑,到2025年,基本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30年,建成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增强防范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来源: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