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尾闾、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腹地孕育了国家级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冬至以来,随着新一轮降温,气温温度持续走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紧做好供热保障,全力弹好供热“三部曲”,奏响节能减排“好声音”。
强化源头治理,弹好技改增效“前奏曲”。面对供热面积逐步增大,供暖负荷加重问题,东营华泰热力有限公司以技改节能增效。对三台50MW的汽轮发电机组完成背压改造,综合供电煤耗大幅下降,供暖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升280万㎡,年耗煤总量降低30万吨左右,改造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探索科技创新,弹好智慧降费“协奏曲”。主城区内供热分户计量覆盖100%,东凯开发建设公司探索供热软件硬件科技支撑,对区内13个小区约15000户居民住宅实施供热终端智能费控一体化便民服务项目,通过安装远程费控阀,开发“暖到家”APP,不仅把便利的主动性交到用户手中实现线上缴费退费、线上报修、服务评价等功能,还能通过手机实现出门关阀、回家开阀,让客户用暖便利、经济又环保,每年供暖成本减少500-700元。
加速能源转型,弹好生态循环“交响曲”。以煤为主的供热方式能否改变?东凯开发建设公司给出了冬季供暖“零碳”排放新答案。通过采用中深层地热梯级利用工艺,地下1700米开采地热生产井和回灌井,地源热出水温度60℃,用完热之后将水同层回灌到地下,再利用地下热源这个天然的‘锅炉’为采暖供水进行加热,整个过程取热不取水,实现了地热能源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单口井供暖平均每年可节约燃煤1600吨,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二氧化硫12吨、减少灰渣量440吨。
这仅仅是个缩影,在当前“双碳”政策+新能源大背景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思想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国内光伏、风电巨头纷纷“抢滩”落户,加速推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方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奋力书写践行“双碳”战略目标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