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垦利区紧紧围绕“建好、管好、养好公路,保障畅通,服务全区经济发展”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突出工作重点,打造工作亮点,深化公路事业改革和发展,构建起了以荣乌高速为依托,国省道为骨架,村村相通、干支相连、内联外畅的交通大框架,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县道区建、乡道村道镇街建设”的原则,在项目管理上,采取日常督导、月度检查通报的形式,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推动项目实施,2018—2021年共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98公里,完成投资3亿元。
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合同管理和计量支付管理,严格计量支付程序,以合同和计量支付作为抓手,充分调动监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严格控制好工程施工质量、进度以及工程造价,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进绿色公路技术运用。推行绿色公路理念,倡导低碳节能,积极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水泥路面再生利用技术、乳化沥青封层养护技术等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提倡生态环保设计,开展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加强砂石材料循环利用,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环保节能。
推行“路长制”管养模式,有效提升道路养护水平
建立合理组织体系。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各级路长为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路域环境整治的总负责人。同时设立区级和镇(街道)级路长办公室,制定路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各单位严格按照职责,推进路长制各项工作开展。
制定严格工作流程。实行巡查、处置、督查、通报四步流程。各级路长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对处置情况开展适时督查,对处置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路长办公室对问题处置和督查情况进行书面通报。
打造路长制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路长制管理平台,采用车巡、人巡、车巡+人巡等多种任务模式,支持现场情况回传,查看现场情况,道路走向、位置直观展示。能够自动化巡检考核,数据自动上传,生成多样化记录报表,直观展现人员日常工作完成情况,极大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效率。
精细化管理,有效维护路产路权
运用信息化管理。依托垦利智慧交通平台,建立道路管理系统,它集日常巡查、应急处置、养护监管、数据分析为一体,可实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闭环,包括巡查记录、病害上报、任务派发、整改核验等环节,将公路的实时状况通过图、文、表等形式清晰直观展示,实现了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处理,改变了公路“失声”状态,让公路“畅说”起来,及时得到帮助和诊治,大幅提高了道路监管水平,保障了路况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成立工作专班,组成2个专业普查工作队,分东、西片区同时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并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区划、数据汇交、成果汇总,形成普查报告。
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小修挖补及安保工程建设。超前谋划,逐路核对,重点整治交通事故多发易发点,对道路坑槽病害进行挖补罩面,完善道路安全设施,规范道路标志标线,全面提升全区农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