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区成为人们生活、休闲、娱乐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社区文化也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城街道以文化民生的价值理念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打造“邻里+”居民自治品牌,以“居民提案+公益认领”方式,项目化运作回应社区居民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文化主体意识和参与合作能力,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热情和活力,有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打造文艺团队“主力军”
“咱们今天排练的节目是腰鼓《东方红》,首先起势要摆好。”近日,在海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咚咕隆咚呛”腰鼓队的负责人李国华正在给队员排练节目。退休前她是一名会计,退休后,热爱文艺的她投身到社区中,先后参与组建了老年模特队、交谊舞队、秧歌队,成为社区文艺团队的主力。
在“邻里+”项目申报过程中,大批文化人才被发掘,其中不乏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78岁的王玉亭大爷是“邻里+”项目年龄最大的提案人,爱好京剧的他平时就经常参与各类活动。他申报的海河梨园项目,聚集了10余名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京剧爱好者,每周三下午,这群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京剧迷相聚在一起开展活动。除了自娱自乐,他们还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和青少年寒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京剧爱好者开展“大手牵小手京剧课堂”,逢年过节组织京剧演出,活跃社区节日气氛,为社区文化建设做贡献。
让有专业特长的热心居民在社区发挥作用,吸引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水平。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不仅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还为居民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增光添彩。
夯实文化活动“主阵地”
依托“邻里+”项目,东城街道不断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营造出“文化有阵地、娱乐有设施、健身有场所、活动有保障”的社区文化生活环境。各社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整合资源,为社区文化提供场地等设施。“社区很支持我们的活动,在房屋紧张的情况下给我们提供了活动场地。‘邻里+’项目还为我们提供了活动资金,用于购买剪纸的用品,我们很满意,居民们也很满意。”府前社区剪纸互学社负责人蒋文华说。
东城街道不断深挖自身潜力,注重激发社区内部活力,坚持贴近社区实际、贴近居民生活的原则,积极发挥专业和群众队伍的创造性思维,在社区营造出鼓励原创的文化发展氛围。东城街道社区基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20余万元,以市场化途径优化服务供给、以项目化运作回应居民需求,以多元化参与激发自治活力,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惠民的文化服务,助推社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以来,东城街道开展社区文化类“邻里+”项目29个,吸引近2000位居民参与,服务范围辐射辖区8万人次。
开展丰富多彩“主业务”
东城街道以“邻里+”项目提报为抓手,整合社区文化人才,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贴合社区实际、贴近居民生活,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并在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等群众文化活动。
东城街道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紧抓新媒体时代风口,立足群众多元化参与需求,创新居民参与形式,推出东城街道红色公益融媒体阵地——“邻里+”直播间。着眼辖区特色公益文化的传播需求,通过视频拍摄、直播分享、音频制作等形式,打造“视频号+抖音号”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目前已推出“邻里自治小课堂”“社工专业一点通”“小东探店”“红色之声”等四类特色社区文化栏目,上线视频52个,开展直播10余场,让居民在参与中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激发基层文化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社区建设“有趣味”,百姓生活“有滋味”,城市文化“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