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连日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化科技合作,强化创新驱动,高标准建设工业化大虾产业集聚区、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盐碱地农业示范园和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等项目,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盐碱地高质高效利用新高地。
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将高标准建设工业化水产养殖集聚区,抓好已落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建设通威东营渔光一体生态园项目、牧渔归陆上海洋牧场东营项目、沃德现代渔业小镇、正大(东营)水产科技硅谷、1000吨海水鱼虾智慧养殖项目;完善苗种研发、冷链物流和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建设全国知名的工厂化大虾产业基地。抓好50万头生猪屠宰和2万吨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构建起生猪全产业链。优选最适合黄河口地区的大豆和水稻良种,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节水农业、旱地农业,推行绿色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培育黄河口核心品牌,积极探索稻蟹种养、虾——蟹——稻综合种养、浅水莲藕种植等盐碱地高质高效利用模式,推广水稻旱直播面积1.5万亩,实现节水20%,打造省会经济圈黄河口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建设科技创新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和人才关键作用,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盐碱地农业发展的核心来突破,依托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建设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坚持由改良土壤适应植物向选育植物适应土壤转变,完成耐盐大豆新品种评定,建设新品种选育基地,开展良种良法协同攻关;对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团队的耐盐碱大豆加快培育,在亩产246.8公斤的基础上,争取再创新纪录。种植“中科发928”“中紫4号”“乔柽1号”等水稻、小黑麦、林木新品种4万亩,新增产值2.3亿元,全区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70%。加快“夹层隔盐法”“水——肥——热”一体化控制等新技术在西红柿种植上的应用,经济效益提高40%以上。选育小黑麦、长穗偃麦草、甜高粱等优质饲草品种,着力培育东营种子自主品牌。利用本地湖羊和国外优质羊种进行基因组合选育选配,培育“黄河口碱地白羊”优质新品种。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向节水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发展旱作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高标准建设科研基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推进建设北京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农学院教学基地,持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持续做好向上汇报对接。加快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升级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旱作农业、设施种植数字化水平,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生态、农业、科技”主题,持续举办好国际三角洲论坛,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盐碱地良种良法推广,联合种业公司、种植大户和企业、加工企业等上下游,开发抗盐碱作物的全产业链,探索适合抗盐碱作物产业化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