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严控数据质量,截至12月22日,东营市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务、应急、海洋、气象、地震等8个行业部门已全部完成调查任务,为全省率先。
以组织领导为统领,下好制度规范“先手棋”。第一时间成立东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20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成立风险普查办公室,下设综合组、调查组、行业协调组等5个工作小组,出台《东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为全市普查工作开展明确“作战图”。
以压实责任为抓手,下好统筹推进“关键棋”。将普查作为重大事项给予经费保障,累计投入资金6230万元,建立周调度和半月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三查”作用,即对全市普查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推进慢的个别县区进行专项督查,对普查任务重的住建、交通等行业领域进行重点督查,以有效督查推动普查工作全面落实。累计开展现场检查20余次,印发普查情况通报12期。树立普查标杆县区,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助推全市普查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开设专栏、印发海报、推送短信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普查工作,累计登载普查要闻信息50余条,发放普查宣传手册8000余套,推送普查公益短信40000余次。持续开展各级各行业普查业务培训、指导、答疑200余次,覆盖普查工作人员2000余人,切实提高普查队伍业务能力。
以数据质量为目标,下好任务落实“制胜棋”。为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市普查办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组织开展2次普查摸底调研,全面摸清现有数据底数。先后召开7次调度推进会议,协调解决各行业各部门存在的难点堵点,应急部门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全力打好清查、调查、质检、核查四大“攻坚战”,提前完成应急系统调查任务。住建部门自10月下放底图起,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和基层网格员的力量,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全市房屋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其他行业部门也对标对表,挂图作战,高效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东营市圆满完成全部行业调查任务,包括6大灾种、6类承灾体、2类历史灾害和3类减灾资源。共完成海岸线调查401430米,海水养殖区1887个;房屋调查146.43万栋,市政道路1707.36公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1869条、减灾能力数据8444条、历史灾害数据4296条;公路道路10988段,大桥894个;供水管网916.51公里;森林草原野外火源调查1533处,草原可燃物样地61个,森林标准地4个;气象灾害危险性调查9类;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探测试点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