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医疗保障惠民生 优质服务解民忧”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济宁市医疗保障系统始终坚持“优化服务、保障民生”工作理念,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能力建设,打造高效便民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市广大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医保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全市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申办材料整体精简幅度达到30.9%,办理时限整体压缩幅度达到69.2%;全面落实服务窗口综合柜员制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率先成立综合电话客服,及时解答群众难题。积极推进医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充分发挥医保网上服务大厅、“济宁医保”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作用,让群众足不出户即能够查询办理医保业务,掌办网办率达90%以上,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推行医保服务就近办理。将异地就医备案、生育津贴发放、门诊慢性病认定、参保信息查询和变更等业务下放。在协议管理医疗机构、乡镇(街道)设立医保服务站,增加办事“网点”,切实形成了以实体大厅为依托、乡镇(街道)服务站为延伸、医疗机构服务站为补充、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立体服务网络,提高了医保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截至目前,全市在协议管理医疗机构建设医保服务站156家,在乡镇(街道)建设医保服务站160家,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
推进医保业务“跨省通办”。在各级医保服务大厅开设“跨省通办”窗口,推进医保参保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备案、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变更等6项医保经办服务“跨省通办”。同时,保留传统经办方式,出台老年人医疗保障便捷服务十二条措施,充分发挥传统服务方式兜底作用,最大限度便利参保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办理医保业务。
实现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在全市2752家定点医药机构(其中包括340家医院、2412家零售药店)率先实现了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打通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使用的区域限制,参保职工不仅可以在本市使用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也可以在省内其他地市的定点医药机构使用,非常方便、快捷。
大力推行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35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住院联网结算,10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性病省内异地联网结算,135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结算。全面实现跨省住院联网乡镇区域全覆盖、门诊慢性病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和普通门诊跨省联网结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济宁市参保职工、居民在市内协议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 不需要办理住院就医备案手续,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材料(包括转诊转院证明),凭社会保障卡直接联网结算。积极开展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取消固定1家异地就医医院的要求,参保群众可在转外的省、市所有异地住院联网医院中自主选择就医,需要多次治疗的,办理一次转诊手续后,一年内有效。推行电话备案、网上自助备案,实现患者备案“零跑腿”,大大方便群众就医。
确保谈判药品双渠道供应。对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价格昂贵的谈判药品,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渠道”供应;对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原“谈判药品”,继续实行“双渠道”管理模式,确保了谈判药品的用药连续性和购药便利性。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将疫情防控所需药品、诊疗项目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取消支付限额等限制条件。及时向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拨付专项预付金7.8亿元,支付核酸检测及疫苗等费用共计8.9亿元。阶段性减征企业医保费约6.5亿元,缓缴企业医保费约9559.6万元,共惠及全市两万两千余家企业,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全力打赢医保扶贫攻坚战。进一步织密医保扶贫5重保障网,按照“四类人员”分类,持续实施“三降低、四提高”医保扶贫政策;在全市医保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费用“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员的垫资和跑腿压力,有效减轻了参保患者个人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