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37.4万人告别棚户区圆了“安居梦”
“我们已经住了四个多月新房子了,户型很好,三室朝阳,水、电、暖齐全,直饮水入户,供暖很好,一般室内温度在二十四五度左右,在屋里穿着薄衣服就能过冬。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非常好,学校、医院、超市离得都不远,小区南边就是白沙河的源头,环境也好。”12月8日,在坊子区凤凰街道水岸名郡小区,居民许素英对记者说。
今年61岁的许素英原来是凤凰街道郭家村村民,该村棚户区改造后迁入水岸名郡小区,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家5口人,分了三套安置房,谈起搬进新房的感觉,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小区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她的孙子不用出小区就能上幼儿园,非常方便。
郭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刚对记者说,该小区的房子质量非常好,都是精装房交付,统一装修,实现拎包入住,小区离超市、医院都非常近,生活非常方便,村民搬过来后都非常满意。小区的环境也非常好,宽敞的凉亭,草地、绿化树木栽种有序,每个单元门口都统一配了报箱。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为确保群众“住有优居”,我市提升安置标准,严把建设关口,完善配套设施,确保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2015年以来,新建棚改安置区475个、21.4万套、3566万平方米,腾出土地10万亩,37.4万人告别棚户区。2019年,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棚户区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为全省首个地市。2022年计划再开工3581套、基本建成1596套,2022年年底前回迁棚改项目30个、边界内建成安置区40个,真正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我市注重顶层设计,优化棚改整体框架。全市90%的棚改安置区建设由国有平台组织实施,有效保障了棚改工作进程。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优化改造模式,实施大片区战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棚改“红利”。注重依法征迁,做到最大让利于民。注重理念更新,提升棚改综合效益,积极平衡片区内产业、设施和商住用地,做好“棚改+产业”文章,统筹引进高端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利用棚改腾空土地,累计建设产业园区36个,落户项目300余个。突出生态宜居,坚持生态优先,融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对没有明确用地性质的腾空土地,充分考虑生态建设需要;对拆除的一些零散地块,全部打造成口袋公园或街心绿地,给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健身空间。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1488天津:进一步研究部署做好津南区八里台
- 2902中国国防部长:请各国管好自家的军舰飞
- 3831因对方家庭重男轻女,黄渤放弃资助贫困
- 4689出租房专属?“五级能效空调”被吐槽
- 5592颠覆性突破!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
- 6564险些相撞!加拿大护卫舰目睹中国战舰逼
- 7538“香会”中国代表团成员送给美方三句话
- 8499美媒:无论美国多么努力,都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