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接近4个月,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迈入4F时代!
12月4日14时48分,
从德国法兰克福飞来的汉莎航空786航班
平稳降落在胶东机场。
这是胶东机场投运114天以来
迎来的首个F类机型波音747-800,
也是我市迄今降落的最大民航客机。
胶东机场现代化的硬件设施
和高标准的运行服务体系,
为新机型首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8月12日上午,随着近年来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整体迁建,一夜转场”顺利完成,陪伴了青岛人39年的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关闭,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转场100天之际,青岛机场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高峰时日均500架次飞机在这里起降,6万多名旅客抵达或离开。胶东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96%,始发航班正常率96.42%,位列全国两千万级机场第5位,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第1位。
相比流亭机场,拥有行业最高运行等级的4F级胶东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规模扩大了4倍多,在运营理念、硬件设施、运行模式等方面势必与之存在着巨大差异。2019年以来,青岛机场集团提早谋划,按照“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支撑”理念,全面启动新机场飞行区、航站区、公共区等各类运营模式研究。在充分对标学习行业先进机场的基础上,青岛机场组建专班研究以航空器运行保障为核心的飞行区大运控模式(AOC)、以旅客保障为核心的航站区运行管理模式(TOC)、以保障机场正常运营为核心的公共区管理模式(OOC),以及飞行区、货运区等各类OC模式。同时,对值机、行李、安检、通关、物流等主线业务流程再造。围绕模式研究、流程再造的成果,青岛机场加快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组建了公共区管理部、公共交通管理部、航站区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应急管理部/总值班室)、服务管理部等,确保与大型机场运营相匹配。通过构建起全新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模式,着力向大型机场运营、现代企业管理转型,不断强化以安全、服务、运行等为核心的机场核心竞争力。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