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负责的这几个村子还有村民居住,我就会一直干下去。”今年38岁的王少朋,是济宁市微山县邮政分公司南阳支局的一名邮递员,2007年至今,他一个人、一条船,每天往返70多公里,为湖上7个村的3500多名村民投递报刊、邮件、包裹。14年来,他每年都要往返300余趟,累计行程已经超过了33万公里。日前,他在“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2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中,获评“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21年度网络人物。
微山县南阳支局位于微山湖中的南阳岛上,这里四面环水,进出都靠船只。
入职之前,王少朋以为会和别的邮递员一样,骑着车子到处去送邮件。但是,让王少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交通工具,不是车而是船。“我负责丁楼、李桥、管闸、龚庄、柳沟、王苏白、建闸这7个村的投递工作,全部加起来有3500多户村民,其中,水路来回超过50公里,陆路不到30公里,整个投递过程要六七个小时。”
在南阳支局,一共有三名邮递员,共同承担着南阳镇的投递工作。王少朋负责岛外7个村子的路线,而连接这7个村的水路,是最艰苦的一条路线,不仅路线复杂,而且环境单调寂寞,工作时间长。
其实,刚入职的时候,王少朋心里也有很大的落差,很不适应。“这本来就是咱的工作,但是当我把邮件送到村民手里,人家还会特别感谢咱,我心里觉得很温暖。后来慢慢的也给村民捎点这捎点那,给他们提供点帮助,让我觉得这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就想继续试一试。”这一试,王少朋就试了14年。
14年里,王少朋累计走了30多万公里的邮路。每年投递报纸1.3万多份、杂志200多份、函件700多份、包裹50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十几年的投递,让王少朋和许多村民都非常熟悉,渐渐的,他还成了7个村子的“带货郎”,免费帮渔民们捎带货物。“太大的咱也带不了,大部分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王少朋说,湖里的几个岛村虽有小卖部但东西有限,村里又大都是留守老人,出门不方便,所以只要有渔民需要,他就垫钱帮大家把东西从镇上买了捎过来。
有人称他是“湖上鸿雁”,也有人说送几份报纸不至于这么拼,而王少朋认为,报纸再小,保证能每天及时送达,不出差错,这就是他的工作。
整理:魏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