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开展10多年,已经开展中下胸椎及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手术1千多例。近期,医院科室科成功实施上胸椎PKP术,标志着坊子区人民医院上胸椎PKP技术瓶颈再突破。
患者,74岁,因“摔伤致上胸背部疼痛1周”入院。术前胸椎CT、磁共振检查,明确“胸椎骨折(T4)”诊断,骨密度T值:-3.6,符合“重度骨质疏松”。患者胸背部疼痛厉害,影响日常生活,积极要求手术治疗。李京才主任仔细阅读上胸椎DR、CT、磁共振,充分了解上胸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与患者及家属仔细沟通病情及可能手术风险,取得患者的信任与理解,决定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背带固定、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在介入室全力配合下,胸4PKP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对治疗效果满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凭借微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步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经典术式,其在中下胸椎及腰椎骨松骨折中广泛应用。上胸椎PKP手术的高风险性与该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胸椎椎体及椎弓根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椎弓根和椎体的内倾角也逐渐变小(20°左右),椎弓根下倾角逐渐变大。因此上胸椎的椎体小,椎弓根横径狭窄(约4mm),其椎管内径小且椎管内脊髓饱满充盈,又毗邻重要血管和肺组织。老年患者上胸椎多存在后凸畸形,加之骨质疏松、肋骨遮挡,透视显影效果不佳,容易引起椎体误穿、误伤周围重要器官。上胸椎PKP成功开展,标志医院脊柱外科精准穿刺再上新台阶,使得原来被迫长期忍痛的上胸椎骨折患者治疗有了新选择。
来源: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