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先生,今年58岁,除有高血压病史外,平素身体硬朗,没发现其他异常。但是,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引起的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的症状,被误以为是简单的胃肠症状,没有引起裴先生的足够重视,让本该或许能化解掉的问题,变成了一场有惊有险的生离死别。
发病50多个小时后,裴先生因意识丧失,住进了菏泽市立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广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梗)。考虑当时无明显疼痛症状,发病时间太长,血压难以维持,医护团队给予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紧急将他转入了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考虑到血压实难控制,结合北京专家意见,介入科团队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进行综合病情评估后,重症一区的医护团队果断给予了ECMO上机治疗,同时又进行了血液净化等一系列操作诊疗。
裴先生全身6处动静脉置管,情况十分危险。若没有血流感染还可以继续治疗,倘若发生血流感染,则整个救治过程将前功尽弃,可谓是险象环生。从11月4日发病,到11月6日住院,再到11月14日顺利撤除各种管路,又到11月20日平稳转入心内科进行后续治疗,可谓一波三折,与生死之门擦了个边。最终,经过医护团队的不懈努力,令裴先生重获新生。(通讯员:重症一区 庞燕敏 张解放)
提起心梗,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胸痛气短、出汗虚弱、甚至颈肩背痛,往往忽略了不起眼的胃肠道症状。针对本文中的裴先生来说,在诊断未明确之前,还擅自服用了止痛药,不仅掩盖了病情,延误了病情,更重要的是错失了良机。切记,120分钟是心梗的最佳救治时机。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病例70万例,仅有5%的患者得到了及时规范救治。所以普及心梗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范心梗意识,势在必行。心梗发病,过往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吸烟喝酒压力大、精神紧张常熬夜、高盐饮食少运动、高脂高压加肥胖,使患病人群更趋年轻化,中青年人也多了起来。
中青年人一旦出现血管狭窄后,侧支循环来不及建立,常常容易造成大面积心肌坏死。当然,它的一些诱发因素,比如突然激动、劳累、受凉、饱餐等,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促成了心梗的发生。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的同时,也敬告医务同仁们,出现类似胃肠道症状的时候,尤其饮酒后出现胸前区和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往往认为是饮酒之故而被忽视。在查询胃肠疾病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去关照一下心脏,看看症状到底出在了哪里。
来源:菏泽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