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公共道德无小事,利己意识别再“自由飞翔”

2021-11-24 17:52:21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社区牵狗遛弯,狗突然伤人,本是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为何发酵为全网关注的舆情热点?新华社记者赴河南安阳展开实地调查,发现多个部门层层失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未落实到位,导致小事拖大。(11月20日新华网客户端)

此事件虽然以当事人道歉作为初步结果告一段落,但透过纠纷本身貌似又透露出不一样的信息,“狗咬人”事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咬出的背后不可忽视的公共道德问题。

一、媒体正在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生活中,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们普遍相信媒体的力量,更多人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也得以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见见光”,希望舆论来给其撑腰,一些琐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涉及到公共道德也并非小事。小莉帮忙节目,应该收视率也不错,但是经过了那么多次帮忙,最后也还是毫无效果。历时两个月后,随着“国家队”介入,事件终于出现了拐点,该免职的免职,该道歉的道歉。试想,如果没有公权力机关介入,媒体起的作用也只能是从公共道德层面去抨击了。所以,归根到底,本次事件的解决,舆论和媒体是药引子,真正起作用的药材,还是公权力。

二、公众文化和道德需要重建,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限度,利己主义要不得!此次事件,如果剔除狗主人的“体制内身份”,这样的事儿在我们身边也并不陌生。从小区豢养大型犬、遛狗不牵绳、宠物狗随意大小便,到轻轨里吃泡面、动车上霸座,再到老人责备年轻人不让座、年轻人指责老年人霸占篮球场,发展到最后的“震楼器”互攻,一桩桩,一件件,都可以说是因为人们的自由意识“出界”造成的。这其实折射出人们的一个普遍心理——占便宜。通过“越界”的行为,去占别人的便宜,去占单位的便宜,去占体制的便宜。希望此次事件可以成为我们的一次契机,一次反思的契机,一次重建我们公众文化和道德的契机!

文/赵彬岐

王玉振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