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寿光各学校积极响应,从减负、增效、提质出发努力打造“五育并举”的育人新模式。目前,课后延时服务在寿光校园开展得如火如荼。
实验中学小学部
实验中学小学部开展延时服务质量月活动。学校确定现在到年底为延时质量月,并修订完善延时服务考核细则,进一步提高了老师们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傍晚学校的书法社团课上,宽敞明亮的教室、精致平滑的长桌、整洁漂亮的地面给练书法的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动力,专业书法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孩子们陶醉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世界里;在小记者社团,寿光日报社的记者正在给孩子们上写作课,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在美术社团,专业老师在黑板上即兴创作的粉笔画使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足球社团、篮球社团等每天的延时服务都让孩子们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三年级有的老师干脆把办公桌搬在教室里全天和学生在一起。
圣城小学
圣城小学秉承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探寻出了“5+2”课后延时服务的可行之路。学校根据“减负、提质”的目标,积极探索出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辅导的举措。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延时服务,同时开展分层辅导,既帮助学生解惑纠错,减少课业负担,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时间,在提前完成作业的同时,拓深了自身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学校围绕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开设了无人机、美术、篮球、足球、快板等特色的社团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特长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领域自由探索,以此促进“五育”的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实现“融合育人”。
明珠小学
明珠小学积极探索社团活动新模式,深度挖掘延时服务新内涵,走出了“减负提质”的新路子。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开设“作业辅导、社团拓展、劳动实践、晨诵暮读、午餐午休”五大延时版块,按照“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机制确定参与学生,学生自由选择编程、机器人、跆拳道、小筝、京剧、街舞、轮滑等40多门个性化社团,同学们或徜徉书海、品味经典;或遨游科学殿堂、探寻数字奥秘……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学校还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一节节别开生面的生活课程,家校共育让延时服务实现了“1+1大于2”。此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吸引高校优秀学生、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等社会热心人士到校提供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服务,承载着满满的爱,用实际行动,让每一名学生在阳光的沐浴下绽放光彩,让每一个孩童在延时服务中感受快乐。
营里镇中心小学
营里镇中心小学以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把课后延时服务和作业管理、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作业审批制度,同时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分层布置,帮助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内完成作业,同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业辅导,让学生回家后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家务劳动或者是进行亲子阅读。同时,学校利用本土资源和学生的兴趣培养需求,开展了合唱、舞蹈、素描、泥塑、足球、跳绳、国学诵读、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此外,学校还广泛挖掘社会力量,积极邀请家委会、社会公益组织进校园,组织参与课后服务,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师资力量的整合,让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洛城街道悦轩小学
洛城街道悦轩小学经过调研论证和需求征集,推出延时服务三项套餐,供学生自由选择、自行选配,百花齐放,成效显著。学校组建“作业+阅读”服务团队,部分教师和优秀学生做志愿辅导员,为课堂消化不了的学生进行个别解答,不带疑惑回家,并完成少量作业。在教室图书角、走廊阅读区、图书阅览室提供丰富阅读书目,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快乐。学校设立了编程、乐器类、书画类、泥陶类等特色社团,学校专业教师、特长教师、培训班教师、家长志愿者组合上阵,在发展个人特长的同时培育出个人特色,为学生人生兴趣养成奠基。针对体质较弱和体育活动爱好学生,学校组建花式跳绳、球类、舞蹈、地功拳等社团,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制定体质提升计划,实施专业指导,并对部分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有诉求的学生开放活动场馆,满足需求。
孙家集街道大李小学
孙家集街道大李小学建立健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采用“调查摸底——家长申请——学校审核——重新组班——无缝衔接形式”的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参加。同时通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激发学生参与延时的兴趣。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目前,各年级学生作业都能在校内完成,周一至周五做到了作业不出校门,切实减轻了家长负担,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满意度。
来源:学在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