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相距六百多年的“和平之船”

2021-11-23 14:20:28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近日,电视剧《和平之舟》在央视热播,该剧讲述了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国外进行灾后救援,开展“万里海疆行”医疗服务以及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故事。这个军旅+医疗的故事题材新颖,讲述大爱,直击观众心灵,一经播出便引起不小反响。

但是,这部剧并不是杜撰出来的,不是某位优秀编剧的奇思妙想,而是根据现实中我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和救援任务的先进事迹改编。剧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危险瞬间,那些超越国籍和肤色的人道主义救援,那些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不顾个人安危的军医,其实都是真实的。

六百多年前,也有这样一艘船,三宝太监郑和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秉承着“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观念,走过太平洋、印度洋,将中国的瓷器、丝绸、种子还有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传递了和平与友谊。而如今“和平方舟”这艘同样满载希望、友谊、和平的大船也踏上征程,沿着郑和走过的航路,去了更远的地方。

虽然两支船队相隔几百年,但带来的影响依然有相同之处。

在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描写沿途国家的地理著作层出不穷,还推动了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传播。而“和平方舟”在11年的航迹里一共举办了100多场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既有古筝奏乐、孔子学院的传统文化,也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日新月异,向世界推介了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风格的中国。可见,中国人出海走向世界,每个人都是文化使者,都是中国名片。

另外,郑和下西洋和“和平方舟”都是带着和平友爱而去。在明朝国力强盛之际,郑和的船队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侵略和占有,而是以礼相待,友好交往,将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带到沿途国家。如今满载友谊的“大白船”更是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而去,它超越了国家、种族和文化的差异,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满怀热情的帮助,与当地人民交朋友,他们安慰受到罕见泥石流侵害的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灾民,邀请军地医疗工作者、医学生上船参观,组织联合演练,开展技术交流,为当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以心相交,奏响“和平之歌”。

但是,六百年多前的郑和下西洋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与“和平方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郑和下西洋虽然总体上是非侵略性的,但它还有宣扬国威,建立华夷政治体系,拓展朝贡体系,发展海外贸易的目的。而“和平方舟”是为了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只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个目的。不仅仅像郑和船队一样将技术和物资送到沿途国家,还挽救生命,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和平方舟”共展开各类手术1400多台次,将一批批濒临死亡的患者拯救回来,打开患者的心扉,让他们拥抱光明和希望,这不只是物质,更是精神的传递。

电视剧将这艘乳白色的大船远赴6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征程进行精彩的演绎,医生们冒着瓢泼大雨奋勇向前的身影,对讲机里“866收到”的呼唤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努力。

郑和船队穿越时光而来,化作技术更先进、船体更坚固、只为和平而生的“和平方舟”,舰行万里,保卫和平,船上没有冰冷的武器装备,只有先进的医疗设施;没有对战争的威胁,只有对和平的坚守,每一位船员都是海上的和平使者。

梁潇

王玉振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