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菏泽参赛运动员取得了3金、2银、4铜的辉煌成绩,打破了菏泽在全运会赛场上16年无缘金牌的历史,创造了有史以来菏泽在全运会上的最佳成绩,书写了菏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藤球锦标赛上,菏泽曹州武校代表队取得3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去年,曹州武校足球队更是创造了菏泽足球的历史,勇夺全国大赛的季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菏泽市体育局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以“武术+”发展新模式为指引,走出了一条具有菏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
“武术+”发展新模式是立足菏泽全国“武术之乡”地域优势,积极响应国家跨项选材号召,引导武术人才跨界跨项转化。近日,就“武术+”发展新模式相关问题,网易新闻独家专访了菏泽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长华,听他聊聊菏泽体育人是如何通过“武术+”发展新模式,走出了菏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足球进武校跨项选材 “武术+”概念初现
2019年初,为做好菏泽体育工作,菏泽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长华提出,在做好体育常规工作的同时,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菏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菏泽有哪些特色,菏泽体育人如何走?如何抓?如何走出一条独具菏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菏泽体育人做了大量调研,进行了深入探讨,当时在菏泽确实没有什么特色。”史长华说。
“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在体育局一次党组会议上,我提出了发展足球,要把足球作为菏泽的特色工作来抓。”史长华说,很多同志对此很惊讶,其一中国足球正处于风口浪尖,深受国人诟病。其二菏泽足球本身发展也较落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足球工作正是深受我国群众喜爱的运动之一,足球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做出改变,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是亿万球迷关心的问题,也是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攻克的难题。
“作为地市级的体育局局长,需要有这种责任和胸怀。”史长华说,“很多人给我们建议,菏泽经济水平有限,只适合发展举摔柔、武术、散打等投入小的项目,足球这种项目根本玩不起,而且外界觉着菏泽人不会踢球,这是发达城市的专利。”
对此,史长华不服,非要做出个样子来,让大家看看足球并非发达城市的专利,菏泽人也能行。“菏泽体育人要敢为人先,突破自身发展的路子。”史长华说。此次会议,菏泽市体育局统一思想,确定将足球发展作为特色工作来抓,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围绕着足球这个中心工作开展服务。
当时在曹州武校有个足球队伍,没有后备队伍。在这基础上,菏泽市体育局在武校开始抓梯队建设,抓队伍建设、抓教练队伍建设。为此,曹州武校还专门聘请了韩国足球教练。
为抓好足球这项工作,史长华从青训开始,鉴于受场地限制不大,他还组织人员在菏泽搞起了五人制足球。2019年4月份,菏泽首个乡镇级足球联赛在东明武胜桥镇开赛。从此,菏泽的足球赛事也多了起来,上半年搞全市的五人制足球赛,下半年搞“县长杯”“市长杯”足球赛。
“菏泽是全国第一个搞五人制足球赛的地级市,菏泽的第一次五人制足球赛就有130多个队伍参加。”史长华说,“一年两次大的活动,奠定了我们选材育才的基础,为我们的足球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更多孩子能在踢球的过程中加深对足球的理解,也使得更多家长对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理解并支持。”
2019年,可谓是菏泽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元年,在这一年菏泽不仅有参加中冠联赛的队伍,还有参加U13全国青超联赛的队伍,也有专门参加城市联赛的队伍。“这样菏泽足球架构有了,形成了菏泽特色的‘功夫足球队’。”史长华说。
足球进武校是菏泽的特色,这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足球改革的试点,全国一共四家武校,菏泽占两个。2019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接见了史长华一行,对菏泽武术与足球创新结合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并提出能否通过菏泽武术之乡的优势做点体育文章。此后,国家体育总局也把足球改革的试点放在了菏泽。
史长华说:“练武的孩子自从进入了绿茵场,就展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因为习武的他们身体素质很好,他们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这正是中国足球恰恰缺少的精神。”
2019全国青超联赛,由曹州武校组建的菏泽U13足球队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华北大区C组第一名,将菏泽“功夫足球”之名远扬。在这项由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梯队参与的赛事中,菏泽队是为数不多的业余队伍。
武术与足球融合的成功,让史长华感觉到武术可以和更多的体育项目融合。2019年,菏泽以武术为基础,在武校相继开设了藤球和冰球项目。
武术名家座谈会提出“武术+” “武术+” 结出硕果
2020年4月24日下午,菏泽市体育局召开了全市武术名家座谈会。会上,史长华提出了要擦亮菏泽全国“武术之乡”的金字招牌,运用好菏泽“武术+”发展新模式,做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这是“武术+”发展新模式的正式提出。
“‘武术+’,就是在练武的孩子们中,根据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在练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让他们参与其他体育运动。”史长华说,这之后,菏泽立足“武术之乡”地域优势,开展了“武术+冰球”“武术+藤球”“武术+攀岩”“武术+滑雪”等运动。
正是在“武术+”发展模式的指引下,2020年12月8日下午,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代表青少年最高水平赛事的2020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U14)总决赛季军争夺战中,菏泽曹州武校“功夫足球队”以2:1战胜广东梅州足球队,获得季军,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迎接和表彰。全国第三名的取得,创造了菏泽足球的历史,体现了菏泽体育人要敢为人先的精神,让菏泽特色的“功夫足球”再次闪耀中国足球的舞台。
2020年12月18日,菏泽曹州“功夫藤球队”也传来好消息,他们在2020年“中国体育彩票杯”全国藤球锦标赛上斩获两金四银!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菏泽“武术+”特色发展模式的又一标志性成果的诞生。
据介绍,目前菏泽的“武术+攀岩”“武术+藤球”“武术+滑雪”“武术+滑板”“武术+冰球”等工作已经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宋江武校攀岩队伍在2020年省锦标赛荣获11块金牌;曹州武校藤球队在2020年全国锦标赛斩获两金四银,8名队员入选国家队,正积极备战2022杭州亚运会;由宋江武校输送的滑雪运动员赵庆林、李方慧,双河武校输送的滑板运动员李玉娟正在省队和国家集训队备战训练。
“武术+”成为菏泽市新名片 菏泽特色的体育振兴之路
史长华说,目前,“武术+”已经成为菏泽市新名片,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项目促进的,这也是菏泽特色的体育振兴之路。“武术+”发展模式,也是菏泽市立足“武术之乡”地域优势,积极响应国家跨项选材号召,大力实施“武术+”计划,引导武术人才跨界跨项转化。
“我市‘足球进武校’工作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体育总局承诺对宋江武校、曹州武校予以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史长华说,目前,与北京体育大学共建国家级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事宜正在有序推进中,菏泽市走出了一条具有菏泽特色的竞技人才发展之路。
今后,菏泽将围绕“武术+”拓展竞技体育发展空间,继续推动“武术+足球”“武术+攀岩”“武术+藤球”“武术+冰球”等项目转化工作。加强校地合作,推动‘武术+’产学研齐抓共进,探索与菏泽学院联合创办武术体育健康学院,把‘武术+’打造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发展体系。
“我们将以‘深度融合’为主题。以宋江水浒好汉城、曹州武术学校为依托,创新发展‘武术+’产学研、‘武术+文旅’等多业态融合产业集群,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史长华说。
在采访的最后,史长华说,这些身怀“功夫”的菏泽体育健将,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砥砺奋进、敢于突破、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精神面貌,极大激发了菏泽体育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是菏泽体育人后来居上、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为菏泽早日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贡献了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