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驴驮小车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昔日三面环山交通闭塞的岚山区黄墩镇侯家沟村,如今依托甲子山红色旅游路的强力支撑,已成为日照民宿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是11月12日“沿着公路看乡村振兴”特别报道组“打卡”第七站岚西北振兴路时看到的情景。
1983年从临沭县入伍,退役后一直从事房屋修缮行业的民宿旅游投资经营者徐宝江,先后5次来该村考察。
山上的潺潺溪水清澈见底,千株百年以上的老板栗脆香甘甜,石砌的房子与围墙,青石铺就的石板路,尤其是村前层层梯田,都是当年战天斗地时用一块块石块砌起来的,浸进着一个时代的烙印。这里一切都让徐宝江心动不已,但唯一不尽人意的交通状况让他难以决断。
甲子山旅游路开通后,他第一时间投资300多万元,首期规划修缮了9套民宿。穿行于各具特色的民宿,各个院落的蔬菜、瓜果生机盎然、硕果累累;各个房间内,有的墙壁张贴着“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样板戏的巨幅画报,有的悬挂着当年知识青年生产生活的黑白老照片,有的摆放着纺车、印有红色语录的茶缸等老物件,把人们带入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村党支部书记宋全山说,侯家沟建设的文化产业创意园,重点对古村落进行修缮、重建,恢复旧容旧貌,与村西的孔雀养殖高端基地连为一体,打造集民宿、康养、摄影基地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在黄墩镇与中楼镇交界的草涧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让记者再次惊叹。该村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按城市化标准建设25栋住宅楼,全部通电通气,用碳晶板取暖,其中5栋老年公寓带有电梯,惠及全村680户,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文明示范村。通过招引5家企业,大力发展蓝莓、大樱桃、海棠、药材等各类经济园林种植,推行“集体+企业+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村集体年增收近30万元。
市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刘相开自豪地说,村里所有的变化,都源于四通八达路网的强力支撑,从村前公路经龙山十多分钟就驶入日兰高速了。
依托42公里甲子山红色旅游路的强力支撑,黄墩镇南陈家沟村98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有板栗,存款达上亿元;崔家沟村种植的绿野甘薯301、绿野甘薯303、西瓜红等精品红薯,产品销往上海等一线城市,供不应求。

黄墩镇党委书记王志远告诉记者,近年来,黄墩镇抢抓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秉持“修建一条公路、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密切结合起来,新建、改造柏油公路208公里,串起了产业、连通了文化、美丽了乡村、带富了群众,实现了“四好农村路”“畅、安、舒、美”的目标,一幅田园情趣与生态风光相得益彰的美丽农村画卷正全面展开。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打开了黄墩镇乡村振兴的大门,同时也为巨峰镇的绿茶香飘四海插上腾飞的翅膀。
沿着甲子山旅游路东行,“沿着公路看乡村振兴”特别报道组来到了盐茶古道。


盐茶古道南连巨峰镇,北接220省道。
曾经的古盐道,4公里的山涧羊肠小道无人烟。过去沂水、莒县等地村民,全靠骡马驮盐从涛雒运回,而今,16公里的盐茶古道贯通巨峰镇的“百里绿茶长廊”。
盐茶古道是2018年开工最早的一条“幸福公路”,后山旺村小茶山文旅综合体项目依靠盐茶古道建设,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引爆点”,突出“民俗、康养、旅游、观光”主题,促进文化的挖掘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农村公路与产业振兴的完美结合为后山旺村生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镇东部朝元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依托“幸福公路”串联起片区内的5个村庄,沿途打造茶乡驿站、绿茶公园、沿河绿道、茶乡老街等重要节点,全方位展示乡村振兴五大模块;在西部区域规划打造了盐茶古道田园综合体,甲子山红色旅游路串联起了邵家府美丽乡村、甲子山野山茶基地等项目,助力茶旅融合发展。驻足于薄家口村干茶加工示范区,一座座“日照茶仓”、一个个“绿茶加工厂”,仿佛让人置身于绿茶的海洋。


“日照绿茶看巨峰、巨峰绿茶看薄家口。”作为南茶北引第一村,从刚开始的6.67公顷发展到现在的193公顷,家家有经营、户户有产业,成了“江北绿茶第一村”。甲子山前、北垛南麓,漫山遍岭绿茶香,举家老小采茶忙,这是属于薄家口人的丰收时刻。

据巨峰镇人大主席魏茂港介绍,从百里绿茶长廊到薄家口干茶加工示范区,该区域辐射了133公顷的基地,整个基地采取园区化思路,培育了日照茶仓、甲子山、御园春、北垛山等品牌,目前入园茶企有24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2000多人就业,围绕茶产业,全镇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
公路通,产业兴。近年来,岚西北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自2016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已完成投资16.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708公里,“户户通”覆盖173个村。同时,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强力引擎,狠抓生态旅游路网建设,重点打造生态乡村体验游、绿茶观光休闲游等旅游环线。自项目启动以来,在黄墩镇、巨峰镇、中楼镇公路沿线,成功招引落户5个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亿余元,发展板栗等各类林果800公顷、茶园733公顷。
岚山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涛告诉记者,全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过程,出台了区、镇、村三级“路长制”,全面推进路路有人管、有人护,通过农村物流,基本实现了货物运输“拉得出、运得快、无盲区、全覆盖”,从而把全区的特色产业带入了“黄金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