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一颗稻米的回忆

2021-11-17 17:12:48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紧挨我的稻米叫醒了我,说昨天袁隆平院士骨灰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安葬。袁隆平,好像是那个总来看我们的老人,我已经很久没回忆我的一生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袁隆平给我留下的记忆。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从小就立志要让中国人吃饱饭的他,总是顶着烈日,踩着烂泥,从稻田的这头走到那头,一心扎在我们身上,仔细钻研、大胆应用:研究出了“三系法”籼型、“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完整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他运用的杂交稻技术成果,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记得那天“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结束后,他回家第一时间就来稻田查看我们的生长情况,仿佛我们就是他的唯一。他这一生不为名利,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真正的将奉献祖国作为己任,把服务人民当做目标,一辈子鞠躬尽瘁,上下求索,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扎在田里,脚踏实地朝着他的“水稻梦”努力。“先生之风,山高稻长。”听说更多的人接过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接力棒,全力向前奔跑……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这是北大荒给我留下的记忆。

后来,我到了东北。在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倾听流淌在历史长河的故事:近百万垦荒大军向北迁移,用青春和热血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梁军一身赤诚满腔干劲,立志成为拖拉机手促进生产;徐一戎致力研究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用双脚丈量稻田……一批又一批青年胸怀“国之大者”,用行动响应着“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号召,扎根在这里,凭借着一腔艰苦奋斗的热血、勇于开拓的拼搏劲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定不移地“向荒原进军,向荒原要粮。”并不断融入科技,打破固化思维,坚持苦干实干巧干,把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记得那时田里的小稻苗问:“那些人种这么多粮拿来卖吗?”他的母亲望着工作热火朝天的北大荒人,回答:“他们干的是许党报国的事情,不图私利,只为奉献。”说话间,又一批卡车运着粮食飞啸而过,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洪救灾的各城市运送着大米、玉米和大豆……

“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这是逆行者给我留下的记忆。

“我是党员我先上!”新冠疫情爆发、山火肆略、洪水横流……每一处的灾害面前,总有四面八方的人逆向行驶,奔赴第一线。在飞驰的物资货车上,我看着外面穿着白大褂、军大衣的人,感受着洒下来的消毒水的独特味道,听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新冠疫情爆发时,白衣天使们逆行在抗疫一线,坚决与病菌斗争到底;山火肆虐时,消防官兵们奋斗在防火一线,竭尽全力挖出大火隔离带;洪水来袭时,人民解放军们浸泡在汗水中,用血肉铸成生命守护线……危险来临时,似乎总会出现一批人,始终牵挂着他人的冷暖安危,守护着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以赴、主动作为,在他们身上,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我精神,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忘我精神,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舍我精神,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

听说,他们都还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共产党员……

易迩

王玉振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