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各大购物平台“预售”热潮已经拉开帷幕,各种优惠促销活动看得心痒痒,很多人早把心仪商品放进购物车,只等“双十一”到来时一键支付。“剁手党”狂欢的同时电信诈骗嫌疑人也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因此,请各位在支付尾款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提前穿好“反电诈铁布衫”!
套路:在“双11”的抢购高峰时段,因为操作人数多,难免会出现网页打开慢、网银交易迟钝的情况,不法分子会趁机以支付系统出现问题为由,骗买家登陆某钓鱼网站,利用激活订单或者退款等理由,骗取受害人打款。
检察官提醒:当听到“激活订单”等字眼的时候,基本可以断定对方就是骗子了。
套路:朋友圈里的“微商”也会趁着“双11”搞活动,但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管平台,不法分子会在朋友圈发布虚假的低价购物信息,骗取消费者汇款购买。
检察官提醒:朋友圈里的“微商”,存在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因此建议消费者在朋友圈买东西时,尽可能选择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避免直接支付,以确保安全。套路:“双11”期间,冒充电商官方网站、在线支付平台等的钓鱼网站活动频繁。消费者忙于浏览各色商品页面时,往往容易忽略链接的安全性,误入诈骗分子发来的虚假钓鱼网站。
检察官提醒:对陌生人发来的商品链接要提高警惕,谨慎打开。如遇网络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套路:“双11”过后,不法分子常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要求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检察官提醒: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信息。套路:“双11”后,很多人会收到一些商家的中奖信息,而这些信息发来的网站链接地址,很可能会让手机或电脑感染上木马病毒。
检察官提醒:收到中奖信息后仔细核实,最好是能直接和卖家联系以确认消息。
套路: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假快递单等,随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受骗者,把假货送到消费者手中,称“货到付款”以骗取钱财。
检察官提醒:签收包裹前,务必按官网的信息核实对方身份,并确认是不是自己的包裹。在取货之后,记得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从包裹上抹去,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一、通过正规途径登录购物网站,谨防钓鱼网站。
二、不要直接给所谓“商家”的私人账户打款,不点击和扫描来路不明的网址链接和二维码图片。
三、天上不会掉馅饼,收到中奖信息不要轻易相信。
四、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妥善处置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五、发现被骗后及时拨打110报警。
其实骗子无论怎样费尽心机
用尽任何话术
贴上任何身份的标签
骗术的背后都异曲同工
最后都会谈到"钱"
在疯狂购物的同时
千万要擦亮双眼
理性消费
来源:菏泽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