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动产登记一头连着百姓资产,一头牵着国家利益,它的改革,更加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各行各业。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深化流程再造、加强部门协作、拓展服务渠道为抓手不断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路上跑出“加速度”,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深化流程再造 登记效率再提高
从9:40走进泰安市不动产登记大厅,到10:25收到领取不动产证的短信通知,市民张先生最近购入了一套二手房,来到不动产登记大厅办证不到一个小时,红封皮、烫金字的证件就被他握在了手上。
办事顺不顺、快不快,是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检验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的重要标准。由过去一般登记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到如今不动产登记100%以上的业务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通过进一步合并登记事项,减少办理环节,精简收件材料,我市不动产登记走上了“高效”快车道。
为解决不动产交易登记环节多、重复审核、跑动频繁等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将“跑腿儿”的事交给了“数据”来办,把线下业务不断向网上转移,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 “一网通办”,构建起了“线上申请、后台审核、网上纳税、即时取证”的业务办理新模式。目前,已实现76种业务类型线上申请、异地可办。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网上办理25829件,占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业务量的47%以上,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为进一步便民惠企,业务提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将服务向开发小区现场延伸,充分利用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为小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业主交房同时领取不动产证书,企业办完审批手续即可领证。“交房即领证”“交地即领证”既方便了群众与开发商办理不动产登记,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开发商严控质量、提升效率、诚信经营,避免偷工减料、违规提前交房,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秩序。目前,我市已实现34个项目的交房、交地即办证,惠及近30家企业和4600余户群众。
加强部门协作 群众办事更便捷
“以前听朋友说,贷款抵押要到银行和不动产中心跑好几趟,最少也得一个星期。但现在在银行办理贷款手续时,可以一并提交抵押登记申请材料了,一趟就解决,省时省力又省心。”王先生在附近的工商银行服务网点办妥了不动产抵押登记贷款,当天就拿到了230万元的贷款,及时填补了资金缺口。银行贷款和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联办,这是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与银行合作,开展 " 互联网 + 不动产抵押登记 " 业务改革的一个缩影。
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已与34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40多个不动产登记银行便民服务网点。自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银行网点办理业务56171件,占预告和抵押业务总量的95%以上,进一步提高了银行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的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为企业和个人发展、融资创造更友好的金融环境,切实增强了实体经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此外,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协同办理也是方便群众少跑腿的又一便民举措。市民在不动产转移登记办理完成后,相关材料同步推送至水电气热联办平台,各专营企业通过联办平台即可下载需要的信息材料,实现数据共享共用。不仅让群众轻快办理,还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减少各专营单位审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打造出了双赢局面。
拓展服务渠道 服务能力再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坚持拓展服务渠道,在为民服务上做“加法”,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企业和群众诟病的痛点、堵点问题不断被解决,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
市民在异地办理抵押登记,第二天打印好的不动产登记证明直接可以快递到当地银行,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7月1日印发《不动产抵押登记“全市通办”工作方案》以来,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积极开展抵押业务“全市通办”““异地代收代办”,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遵循方便群众、人在哪里就在哪里申请的原则,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在各登记大厅设立了“异地代收代办”专窗。办事群众可以在异地登记机构人员的见证下,通过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上传申请资料,完成核验,实现网上受理、异地代收核验、属地审核登薄、证书快递,全流程非常高效便捷。同时,中心将不动产登记窗口延伸到公积金大厅、公证处办公大厅、信用优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乡镇驻地等,通过授权合作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就近服务。并把不动产登记窗口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四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24小时自助办理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方便了办事群众。
“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将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继续优化便民服务质量,扩大登记费减免范围,提高不动产“一网通办”使用率,拓展优化营商环境广度和深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