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年,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获得全国表彰。其中,市关工委被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钟景训、孙学孟等3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五老”志愿者在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
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青少年成长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五老”志愿者以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守正出新、主动作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春苗营养厨房、五老志愿者协会、青少年法治教育三项工作获得中国关工委认可,红色基因教育、四点半学校、家长学校及家风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四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在东营大地上,一万余名老同志通过关工委组织,奔走在校园内外、活跃在社区乡村,把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任扛在肩上,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迸发出蓬勃力量。
培根铸魂,大力培育时代新人
“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渤海湾畔,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在县城东北2.1公里处,一个小村子叫庄科,这里诞生了李长之、酆云鹤、李竹如三位历史名人……”在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孩子们平日里总爱围坐在68岁的“五老”志愿者崔乃华身边,听她讲红色故事。这样的场景不只是出现在利津县,在全市各县区、村社、学校、少年宫都会时常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实阵地,全市各级关工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推动培育时代新人。
——以“讲红色故事、晒红色印迹、悟红色精神、亮红色行动”为抓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实行“菜单”式宣讲,激发广大青少年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不断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走深走实。目前,全市230余名骨干宣讲成员活跃在学校、社区、企业,累计作报告2846场,受教育青少年达42万余人次。
——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建设,努力打造青少年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目前,全市市级教育基地达到56处,省级教育基地12处,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处。
——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主动与各学校对接,选派优秀干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对加强青少年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重要作用。
……
在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茁壮成长、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心中扎根筑牢。
精准关爱,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
2020年12月16日,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改革创新研讨暨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获批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今年,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再传喜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社区首次列入2021年度东营市12项民生实事……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启动“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创建工作,建设社区家长学校示范点30处,培训家庭教育咨询师60名,开展各类辅导活动935期,受益市民5万余人次,努力推动了家庭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此外,我市积极发挥关工委组织和“五老”独特优势,用好用活多方资源,大力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家庭家风教育、“春苗营养厨房”义务监督、精准关爱帮扶等方面工作,服务青少年全面成长成才。目前,“不忘初心”特色党课巡讲巡演已开展11场,77个“春苗营养厨房”实现“五老”监督巡视全覆盖。
在对于特殊家庭和困难青少年的指导帮助上,市关工委联合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启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借助“五老”群体,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发放助学金、募捐希望小屋、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起了全社会捐资助学和扶贫帮困的浓厚氛围。
强基固本,凝聚关心下一代工作合力
“上下学期间交通非常拥堵,一天四次上下学都能看到老人们在学校周边指挥车辆、疏导交通。”
“非常敬佩这些老人,只要看着他们站在校门口,我们就放心了。”
……
每天上学放学时间,在河口区实验小学的周围,总能看到王玉清和蔡森昌的身影,他们是河口街道五老志愿者“护教岗”的成员。从2010年9月开始,这支队伍坚持用爱心“护航”学生,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十年间执勤人次达到2万人次,安全护送学生2200万人次,校园路口未发生一起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
河口街道“五老”志愿者“护教岗”和王玉清是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汇聚一股力,拧成一根绳。我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牢牢抓住党建带动关工委工作不放松,通过建立完善联动共建机制,依托完善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不断强化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有老同志、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的要求”,以消除“空白点”、破除“空壳子”为工作重点,积极强化和推进关工委组织建设;着力提升组织凝聚力,推行基层党组织和关工委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模式,强化“领头雁”效应,增强关工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目前,我市按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关工委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模式,着力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网络建设,城市社区基层关工委实现了组织、工作双覆盖。市直及各县区直部门单位、40个乡镇(街道)、186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关工委组织,村级关工委组织已建率达到80%。全市基层关工委交叉任职率已达80%以上。
发展壮大“五老”队伍,激发“五老”内生动力,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障。我市注重做好做实选人、引智、育能三篇文章,为关工委提供了人力、智慧支撑。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大力选用政治意识强、群众基础好、善于沟通协调、勇于担当尽责的老领导,及时调整配强关工委班子。各级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把身体好、有特长、有热情的老党员、老同志组织起来通过广泛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并为“五老”展示风采、发挥作用搭好平台,让更多有智有识有才的老同志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满怀希冀和期盼,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广大老同志们将以满腔的赤诚、执着的爱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他们在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