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14:50:44 来源: 直播日照
举报



苏雪/摄
1
此前,国家气候中心表示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双重影响”下,不少公众关心今年冬天会是冷冬吗?
苏雪/摄预测显示,今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气温总体呈偏冷特征。其中辽宁、内蒙古中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河南北部、山东、新疆北部等地将偏低1℃—2℃。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偏冷跟冷冬概念是不一样的。偏冷是指较平均而言,气温偏低还是偏高,但冷冬有严格判定标准。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等级。

潘玉玲摄
单站冷冬指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区域性冷冬指冷冬站数超过区域总站数的50%;而全国性冷冬则需要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因此,判定冷冬的标准与气温偏低的程度和范围均有关系。“冷冬更多是对冬季气候状况的综合评估和判断,今年我们预计气温偏低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能不能达到冷冬还要根据标准来看。”贾小龙说。此外,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之一,中高纬度积雪、北极海冰变化等都会增加冬季气候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出现的15次拉尼娜事件,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最近一次偏高发生在2020年。尽管上一个冬季先后出现了四场大寒潮,一月初的寒潮更是让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但今年3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称,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为暖冬。专业判定标准有时和公众的实际体验并不相同,相比起平均气温,气温异常波动的极端事件更容易受到关注。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2
预测显示,2021年12月,除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2022年1至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可能性大。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专家表示,今冬季节内波动性比较大,不排除会出现比较强的寒潮事件,且对北方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气候系统更加不稳定,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更高、强度更强。
杨涛摄专家提醒,今冬我国冷空气偏多、偏强,特别是北方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同时,冬季季节内气候波动较大,公众要及时关注临近天气变化,添衣保暖。

本文来源:直播日照
责任编辑:
许杨_rizhao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