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寿光市清水泊农场依旧是活力四射的样子。清风拂过,一望无际的稻田像大海泛起了波涛,沉甸甸的谷穗儿像是怕羞的姑娘低下了头;阳光下,连片的大棚像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金灿灿的阳光熠熠闪烁;水塘边、林地旁,挖掘机、推土机和勤劳的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空气中满是对幸福生活的期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寿光市清水泊农场有限公司把学深学透党史与加快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好农民智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优质农产品 创新百姓致富路
提起寿北农业,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干燥、板结、荒芜的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然而,清水泊农场却用台田技术在这里种植出了口感、品质俱佳的特色水稻。
“盐碱地不宜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壤含盐度太高,若想种好水稻,首先就得想方设法降低盐碱地的碱度。”农场副场长常茂明说,为了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他们多方考察取经,最终将台田模式引进清水泊。“把稻田抬高,周围挖沟渠,通过压水、灌水,把碱压下来排到沟里,台田的含盐量就降下来了。”通过台田的模式,清水泊将这贫瘠之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沃土。
而由于生长期长、日照充足,加上土壤富含多种营养素,清水泊农场生产的香米一经面世,便广受欢迎。近年来,清水泊农场凭借特殊的水土、环境条件,进行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特色香米、小米、苹果、草莓西红柿……越来越多贴着“清水泊”标签的农产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清水泊”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
自身发展不忘带动周边百姓发展。“清水泊”的品牌“打”出来了,周边不少百姓也慕名来取经。近日,双王城寇家坞村于大哥的水稻又喜获丰收。“水稻大丰收,还得感谢清水泊农场技术员的指导。”看到清水泊香米的市场前景,于大哥也跟着种起了水稻。日常的上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问题,他总是求助农场的技术员。“他们的种植技术好,管理经验丰富,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都是有求必应。”于大哥介绍,这种香米比一般大米的销售价格更高,而且非常“抢手”,农场带着他们又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盘“活”农场资源“撑”起百姓梦想
“这里已经撒上了鱼苗,有草鱼、鲤鱼、花鲢鱼,另外一个池子里是小龙虾,明年三月份还计划撒上大闸蟹,争取赶在明年中秋节上市。”8月份,李孝增在清水泊农场承包了130亩地,这其中就包括眼前的两处湾塘。“这儿原来是两处废旧湾塘,多年来一直荒弃着,在清水泊农场党委的努力下,这儿已经变成蟹肥虾美的聚宝盆。”清水泊农场工作人员晋来明介绍。
“这里环境好,生态好,农场的工作人员热情,有需要几乎随叫随到,给我们承包户很大的支持。”李孝增打算在这里成立一家集养殖、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集约式家庭农场。
而在清水泊农场的蔬菜园区,承包户葛先生四个棚的吊瓜正值丰收季。一根根笔直翠绿的吊瓜整齐地摆在菜商的货车上,像是检验完毕等待出征的兵士,整齐划一,朝气蓬勃。农场蔬菜园区主任刘爱忠介绍,农场总共有41个大棚,8月份起,葛先生租种了其中38个大棚,园区为承包户做好包括灌溉用水、线路维修、棚区卫生等服务。
“园区大棚配备好了水肥一体机、卷帘机等设备,还为我们承包户提供了各方面的生活保障,对种植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能帮尽帮。”提起园区的服务,葛先生说,丰收的果实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对小区道路进行维修,方便群众出行;对农场一分场居民小区进行公厕升级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投资17万元,在蔬菜种植园区新打500米水井一眼,为蔬菜经营业主改善生产条件;投资5万元,在林业园区铺设自来水管道1600米,为土地经营业主解决吃水难问题。另外,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队伍20多人,开展了对广场体育设施维护保养、居民小区水电设施检查维护、居民楼下水管道维修、居民小区停车位维修、绿化美化等活动。一件件实事,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
“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思路,担当实干,推动清水泊农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强场富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清水泊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聂义亭说。
来源:寿光市清水泊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