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冬,作为博山城区集中供热的唯一热源,白杨河电厂今冬供暖再升级,全面做好供热准备。
供热系统换挡提速
绿色供暖再升级
“冬季供暖是咱老百姓当前最关注的事儿,作为承担着山城700万平方米民生供热任务的华能央企,我们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第一要务保供热,保民生,全力以赴确保山城居民温暖过冬。”白杨河电厂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新斌多次对供热工作作出部署。
从今年7月份开始,白杨河电厂就“未冷绸缪”,提前对供热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护,逐一排查供热系统存在的缺陷隐患,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配合博山区热力公司,做好城网供热系统增容改造,提前进行供热调试,全方位确保供热设备可靠性、热网稳定性。
电厂工作人员正在对供热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刘佳炜 摄)
电厂工作人员正在对供热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刘佳炜 摄)
“今年我们共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供热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改造,改造后机组采暖供热能力达到1200万平方米,完全填补了博山城区3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缺口。”白杨河电厂厂长张建民说。8月份开始,电厂积极对接博山供热二线项目,扩建三层供热首站,增设1台120MW乏汽换热器,2台1900m³/h的汽动热网循环泵,1台凝结水回收水泵,同时配套改造凝结水管道以及对外供热管道扩容,对系统、设备进行优化改造。10月27日,城网高温水开始注水调试,11月4日,城网打循环,按照11月6日投运时间,倒排节点,全面做好供热准备。
电厂输煤班工作人员精心掺配、精细操作,确保供热机组燃烧稳定。(陈恩礼 摄)
不惜一些代价
确保冬季供热“口粮”充足
今年以来,煤炭供应持续紧张,价格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点,甚至连续每天上涨100-200元/吨已成为常态。特别是进入10月份,山西、陕西暴雨成灾,煤矿关停,铁路冲毁,煤价打着滚上涨,最高采购标煤单价达3024元/吨,已接近去年的四倍,白杨河电厂发电、供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燃料保供困难和成本压力。面对2021年累计巨亏三个亿的经营困境,白杨河电厂怎么做?
正如该厂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新斌所说的:“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体现出央企的社会担当,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全力以赴保供暖、保发电、保民生,切实打赢冬季供暖保卫战。”
电厂工作人员正在对供热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王洪燕 摄)
为确保供热季“口粮”充足,电厂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新斌,厂长张建民,副厂长张苏多次带队赴省外潞安集团、华阳集团、延长石油等单位拓展煤炭资源。燃供部全体人员分赴陕西和山西,催交催运,监质监装,有时一天要来回赶路四五百公里,有的同志长期出差在外,艰苦奋战在燃料保供第一线,积极对接各供应单位,先后签订陕西方向10万吨、山西方向7万吨的四季度电煤中长期合同,并及时督促做好煤款预付、请车装运等各项工作。10月18日,由潞安化工集团发运的第一列四季度电煤保供煤炭顺利到达,为电厂电煤储备再添新助力。
电厂运行人员精细调整、精心作业,确保供热稳定。(王洪燕 摄)
实施“精细化”运维管理
确保冬季供热万无一失
“我们将从人员、制度、风险分析、预案等全方位做好预控,全力以赴确保冬季供热安全万无一失。”白杨河电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林旭东说。
电厂完善并严格执行《供热监督管理标准》《供热期间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成立供热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对外供热设备故障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运行部、检修部、燃料部工作人员精心操作,加强运行管理,加强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的检查维护,建立健全了应急机制和预警机制,提前对接博山区热力公司,三次组织召开供热协调会,全方位做好供热准备,确保为山城居民提供更安全更清洁更优质的供热服务。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王洪燕 王洪晓 记者 张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