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光市教育系统坚持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多渠道全方位征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立足需求精准施策,积极优化挖潜教育资源,引进培养优秀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暖心做好教育惠民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擦亮了寿光教育品牌。
即日起,“学在寿光”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推出教体局、各基层学校特色做法和暖心举措。希望各学校相互借鉴,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真正把教育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今天推出第十九期:《圣城街道教育学区:办好学生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圣城街道教育学区以办好学生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目标,立足于“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当社会敬佩的校长,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努力打造寿光一流的区域教育引领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
办学条件大幅提升
今年新建的弥水未来学校和弥水小镇幼儿园成功投用,进一步提升圣城街道办学实力和教育影响力。学区先后对西关小学、九巷小学等校教学楼内外墙进行粉刷,对北关小学、建桥学校等校的广场、甬路进行翻新铺设,对多处学校的消防、饮水、监控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所有教室配备智慧黑板,为有关学校配齐配优微机、图书、理科器材等教学设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干部教师自豪感和荣誉感迅速提升。学区云集教师智慧,邀请专家顶层设计,形成了像西关初中的“君子文化”、建桥学校“桥文化”课程、北关小学“行知课程”等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各学校成为有故事、有温度、有美感、有角落的“四有好学校”。
学生培养多面开花
学区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着”为目标,通过开展党史教育、传统文化进校园、四史教育等活动,为学生播下红心向党的种子。各校积极推动全科阅读工程,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阅读方式,让“低年级培养兴趣,中年级热爱阅读,高年级养成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摒弃“唯分数”论,出台多元评价办法,采用多把尺子量学生,帮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积极落实五育并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体育锻炼、美感锤炼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校结合实际组建种类多样的学校社团:建桥学校的京剧社团、西关小学的吹画社团、文博小学的剪纸社团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
惠民服务浸润民心
家长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关切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各校立足“一次合作,终生朋友”的家校共育理念,主动公开校长和教师的联系方式,设立家长接待区、校长接待日,开展午餐有约活动,加大开门办学力度,让社会了解我们的教育。组织教师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听取教育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问计于社会和家长,高效多元开展延时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新学期,为回应进城务工家庭需求,圣街一中、崔家小学等6所学校开展午餐配餐服务,让惠民工程暖胃、暖心。九巷小学、文博小学、东关小学等4所学校设置校外固定车位,结束校内人车合流历史。1740名教师分工包靠学生防溺水工作,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各校不定期开展校园防欺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疏散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安全筑牢铜墙铁壁。各校各校根据实际,弹性延时,拓展教育空白时段,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三点半”现象、“接送难”等家长“急难愁盼”的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和美好愿景。
来源:学在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