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寿光教育人必须做好的事情。从1992年以山东省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两基”,到2000年在山东省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2002年率先提出“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再到2013年首批高标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寿光教育先行先试,总是让人惊喜不断。
而早在2015年4月,寿光市委、市政府就决定在全国县域内先行先试推进教育现代化,把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目标。近年来,寿光市在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0年,《中国教育报》分四期以头版头条“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形式,面向全国推出我市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典型经验,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寿光“为全国县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范式”。作为全国教育类权威报刊,关注县域并以头版头条形式予以系列推介,在中国教育报刊史上尚属首次,寿光教育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跨越提升。
学前教育多彩游戏助力“有质量的玩耍”
这里,有师生们用废塑料瓶、废轮胎、废木料等做成的一件件游戏作品;这里,有儿童喜欢的小木屋、隧道、沙坑、秋千等游戏设施;这里,还有现实版的《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里,便是寿光市幼儿园孩子们的游戏区,每个孩子都是游戏的“主人”。
2019年底,寿光市被确定为山东省级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近两年,该市坚持“1+7+N”游戏活动推进思路,成立了1个游戏研究中心,确立了7个游戏推进试点园,辐射全市190余所幼儿园,使幼儿自主游戏在县域范围内全面铺开,各幼儿园真正回归了儿童本位,让每个幼儿实现了“有质量的玩耍”。截至目前,寿光市已投入幼儿游戏活动资金3397.2万元。
东郭幼儿园的“挑战大城堡”、建桥幼儿园的“智慧木工坊”、圣城中学幼儿园的“金蜗牛探险森林”等游戏活动区,都成了幼儿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在试点园的辐射带动下,从城区到乡村、从公办园到民办园,自主游戏在寿光市195所幼儿园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广阔的玩耍天地,在游戏活动滋养下绽放多彩童年。
截至目前,寿光市已开发游戏活动180余种,寿光市还指导各幼儿园合理调整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表,确保每天户外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室内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山东寿光:多彩游戏助力“有质量的玩耍”》为题,对寿光市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经验进行推介。
中小学"五育并举" 让“双减”落地有声
对于学生评价,寿光正在逐步破除“分数至上、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构建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方式方法。这与2021年秋季开学后实施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
“我们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体劳科目测评制度,将目前的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过程性评价,双评兼顾,评价结果全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寿光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效启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运会比赛中,寿光输送的胡月、周浩阳分别代表山东省女子三人制U19篮球队和男子U20排球队双双勇夺冠军,为山东代表队获得两枚分量极重的金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得益于寿光配全配足教师,开全课程和课时。从2020年9月开始,该市规模在20个班以上(含20个班)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计算机教师任课必须专职,并逐步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学科,师资配备由专职向专业发展。
2013年,寿光在首批高标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学校布局,优先满足学校建设用地需求。与此同时,深入推进育人体系建设和课堂、课程改革,建立了市、区、校三级教研联盟体系,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监测机制,全面提升了育人质量。
高中教育特色多元 探索"时代新人"培养路
在寿光,有一项政策体现了“硬实力”“硬杠杠”,这就是高中学校划片招生。寿光目前共有6所高中,除1所复读学校,其余5所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均按照地理位置就近等原则,有着严格的区域划分和明确的对口初中(划线部分去掉)。
高中学校实行划片招生之所以能被家长接受,源于寿光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高中学校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没有出现“择校热”。“一花独放不是春”,寿光各高中学校之间良性竞争,实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教育生态。寿光市高中学业成绩多年来一直在潍坊市保持领先态势。
高中阶段教育往往被“应试”裹挟,素质教育大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而在寿光的教育年谱上,素质教育就像树木生长的年轮,清晰而自然,健康而有序。寿光每一所高中都立足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打造了特色活动品牌:寿光一中的“3636”德育模式、现代中学的学生多元发展、寿光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寿光二中的“和合文化”、圣都中学的感恩教育、渤海实验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多年形成特色,各学校更是把“成人礼”做成了“必修课”,以庄严的仪式感见证学生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人生。每所高中学校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长潜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实现了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
职业教育“校园+N”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比亮丽耀眼的基础教育,寿光的职业教育也毫不逊色。目前,寿光已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先后获得42枚金牌,其“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寿光市职业教育立足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入手,加快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发展“校园+田园”“校园+企业”“校园+社会”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新型技术人才、新型劳动者,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县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还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搬进车间,根据企业“订单”定向培养人才。与联想集团、墨龙集团等11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40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实训基地。与青岛海信、潍坊比德文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了“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每年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达1000多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寿光市立足职业院校师资优势,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教育多元参与的“校园+社会”成人教育培训体系,成立1所市级社区学院、15所镇街社区分院、127个社区服务中心教学站,并充分利用2120多家合作社,成功打造了辐射各行业人群的教育培训四级网络,全面提升了市民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寿光,一座座美丽的校园是城区和乡村最美丽的风景,孩子甜美的笑脸洋溢着成长的幸福……“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发展目标,在寿光市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的推动下,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中正逐渐变为现实。
来源:学在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