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近年来,寿光市圣都中学树立大党建思维,实行精致化管理,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努力打造“全方位精细管理,全覆盖精准教学,全天候精心服务”的“三全育人”党建品牌,在不同的岗位上涌现出了一批圣园先锋,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以育人之心服务,以创造之心工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为此,圣都中学党委号召全校教职工向榜样看齐,向使命聚焦,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前行。现在,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的无私奉献。
张志学,圣都中学41班班主任,政治教师。从教十多年来,满腔赤诚献身教育,以超常的付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开启真心陪伴,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动。多次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心有所系,师爱在细节中闪光
“我们的志学哥真的YYDS!”“志学志学,永远在学。”“感谢张志学老师,YYDS。”“志学YYDS,我们的男神……”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留言里,总会看到这些对张志学老师的“表白”。YYDS(网络语,意为“永远的神”),简简单单,却道出了师者大爱。
师爱总是发生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发生在每一次的无声关怀里。在学生心中,班主任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张志学相信,关注细节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于是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总能见到他与学生共学共进的身影。无论是在早起晚归的默默陪伴里,还是在教授知识的谆谆教导中,无论是深夜医院奔波的身影,还是谈话时暖心鼓励的眼神,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让人感动许久的温暖,甚至成为感恩一生的回忆。一位毕业生在谈到张老师时,禁不住湿润眼眶,她说:“我从未见过一个男老师能如此细心,我平时不善交流,身体不舒服总是默默忍着,不知道张老师何时观察到了我,在我难受不想吃早餐的时候,桌子上突然多了米粥和鸡蛋;我的同桌课上肚子不舒服,课下张老师就送来了红糖和热水;小欣因为没有考好情绪低落,晚自习时张老师发现他的表情不太对,与他谈了许久。他会手把手地教我们扫地,在儿童节为我们准备棒棒糖,考试前送上小饼干……每一个瞬间,我都会被这个‘暖男’感动到落泪,他是真正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位暖暖的父亲和大哥,谁又不想将这份暖暖的爱传递给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可他放弃陪伴自己的妻儿,以无私、责任和大爱,点滴细雨般滋润着圣都的孩子,等待着他们的春暖花开。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无言,却总能在细节中发现它的痕迹,这份爱似一缕春风,悄悄地入怀,又似潺潺流水,洗涤了灵魂。
守望心灵,师魂在感动中铸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寒暑往来,张志学始终如一,把孩子们当成他的挚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人生遇恩师,是一辈子的幸福。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孩子们心灵的守望者。”张志学如是说,他认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有情感、有个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做一个带孩子们奔向拥有诗和远方的美好前程的引路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张志学都会以学生为主,以心换心,哪怕一个表情,他都控制地非常好,在交流时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被关爱。慢慢地,孩子们愿意信任他,愿意敞开心扉,经常主动找他分享欢喜,诉说困惑,张志学也总能给予及时的回应与解答,并牢记在心,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多地去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学生谭谭非常感恩圣都一年张老师对他爱与鼓励,特写来一封感谢信,读完也让我热泪盈眶,信中说:“是您,让我从开始的忐忑与迷茫走出来,帮助我提升与成长,我终于也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感谢您在生活和学习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在我们陷入困境时伸出您温暖的手,在我们钻牛角尖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开导,感谢您舍小家顾大家,常常为了我们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忘不了刚开始因为不适应天天含泪找您谈心的情景,忘不了焦虑时被您暖心的鼓励感动到泪如雨下的画面,忘不了有您陪伴的这宝贵而热烈的270天。YYDS志学哥,谢谢您!”
他是一位耕耘者,帮孩子们拔除内心的杂草,种满美丽的鲜花,他在无声与勤劳的守望里,在平凡与细节的感动中,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努力扎根,师道在坚守中传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进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张志学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牢记在心,励志尚学扎根教育,以身作则规范做事,充分展现了一位师者的人格魅力。
“道者,良知也,扬其善,是为传道。”作为政治教师,张志学从外表,到内心,到课堂的知识呈现,无不传播着真、善、美,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同学们觉得政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冉冉升起的旭日,是高高飘扬的旗帜,是圣园里的指南针;“因材授业,鼓之励之,以至成业,是为授业。”面对基础不同的孩子们,张志学有针对性地施教,有些学生平时上课非常认真,背的很快,但是忘得也快,一到考试全忘干净,张志学细化知识,指导孩子们运用逻辑层次联系知识点,从多面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学而后知不足,教其不足而解其迷也,是为解惑。”一些学生理论知识很扎实,谈到时事就茫然,张志学利用时事播报,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每周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时政与治生活内容相联系,并鼓励学生主讲和探讨,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不知不觉,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学生阿成说:“我对时政特别感兴趣,每次带着一堆疑问找志学哥,他都会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还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做题技巧建议,消除了我们的疑虑,后续还会不停地关注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吃透了……”
愿做一棵树,努力扎根,愿做一道光,照亮前行路。张志学以己为旗,传延师道,愿做红烛,甘当铺路石,只为学生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日见他,问及教育初心,他语重心长地说:“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总会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我生而不喜言语,幸遇恩师不弃,我打开心扉,日渐改变,从此发誓,要做恩师那样的人。直到踏上教育岗位,在与学生的水乳交融里真正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幸福。”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对这位情怀“老班”更加敬佩。
文章来源:寿光市圣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