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为了让课堂“强起来”、质量“提起来”,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讲好故事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10月29日上午,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课程的融合研究(SDS2020A42)”和“讲好故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SDS2020A08)”教学现场会在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共来自全市近1100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了活动。青岛市教科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科相关负责人、青岛各区市学科教研员、局属学校教研员以及胶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等现场参加会议。
环节1:市公开课
胶州市瑞华初级实验中学教师李娜执教了《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李老师立足课堂,独具匠心地设计了“探寻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动力”、“创造生命的精彩”等三个篇章,在学生亲身经历和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铺设教学主线,让学生在不断的情感共鸣和自我追问中明晰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实践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引导和育人功能。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教师赵颜柳执教了《延续文化血脉》一课。设置“寻传统文化根”、“悟革命文化魂”、“铸中华文化辉煌”等篇章,展示国家不同时期的“国宝”,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价值,体会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教学设计行云流水,通过讨论、列举、对比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环节2:反思与评课
随后,李娜、赵颜柳两位老师分别对本次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从设计思路、磨课过程等方面谈体会和领悟,并且直面自己执教中的不足,反思教学中有待提高的细节,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参会老师。
在评课环节,青岛市局属学校教研员赵杰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给予高度评价:肯定赵颜柳老师丰富灵活的授课形式和对教材知识创新再造的勇气;借用诗句表扬李娜老师的课堂线索清晰、风化于成。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环节3:经验交流
胶州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闫丰华和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教师姜超分别进行教学经验交流。闫老师从教师要选好故事、学生要讲好故事、合理安排故事融入课堂等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在品味故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姜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议题式教学的独特见解,认为要通过优化活动,引导学生巧于思辨,来落实议题式教学任务。精彩发言引发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环节4:活动总结
青岛市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开颜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做了题为《“双减”之下的教学改进——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的讲座。徐老师结合具体课例,从设问梯度、温度、深度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了诸多建议,同时指出设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我们每位老师深入的推敲、研究,长期坚持课堂实践。
本次现场教学会,为全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搭建了学习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强课提质行动落地见效。入会老师既感受到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巨大力量,也体会到讲好故事对学科教学的重大作用。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教学中顺应思政课改革发展趋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有滋有味的好故事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增色添彩。(通讯员:郑强 张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