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红颜杀手!

2021-11-01 16:22:36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红颜杀手!

陈晓旭因为它瘗玉埋香

阿桑、叶凡、李媛媛、姚贝娜

因为它香消玉殒

它是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

红颜杀手!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红颜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去年发布全球癌症数据显示,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7%。

红颜杀手!

全球每年

有200万女性患乳腺疾病

全世界,每26秒

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出患乳腺癌

几乎每1分钟

有一名女性死于乳腺癌

全球每年

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

红颜杀手!

其中,中国女性2020年乳腺癌新发例数为42万,也成为我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之首。

红颜杀手!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癌症)发病之首,同时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的乳腺癌增长速度呈现明显加快趋势,且有年轻化特点,成为影响我国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红颜杀手!

根据我国乳腺癌发病情况来看,呈现出“两个小高峰”:

一个是在45-55岁,另一个是在65-75岁

乳腺癌高危风险因素

红颜杀手!

高危因素这么多,

💔未育、未孕,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

💔虽生育但没有哺乳,或哺乳时间短

💔乳腺癌家族史,15%-20%乳腺癌发病与家族史有关

💔 乳腺癌病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对侧乳房患新的癌症的风险会增加3-4倍

💔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

💔中年以后,尤其是绝经后体重持续上升

💔 精神抑郁、性格内向、工作压力大

💔高脂饮食

红颜杀手!

高危因素这么多,

岂不是无药可救了?

先不要过于担心!

乳腺癌不像卵巢癌、胰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深藏体内的肿瘤,乳腺癌属体表肿瘤,容易早期发现,而早期乳腺癌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而且治愈率相当高,部分早期乳腺癌还可以行保留乳房的手术。

乳腺癌的预防

1、避免或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

红颜杀手!

乳腺癌与饮食、运动、情绪等息息相关

远离肥胖,适量运动。研究表明肥胖不直接增加患癌的风险,但高脂饮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会使患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

应该坚持低脂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适量运动,远离烟酒。

保持心情愉快。乳房处于“肝经所过”之地,生闷气伤肝,肝气不出,容易郁结,肝气郁滞,痰阻血瘀,轻则胸胁胀痛,重则血瘀痰阻成为结节。

焦虑、抑郁、多疑、好生闷气等不良情绪也是高危因素,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2、坚持乳腺自查及参加乳癌筛查(普查)以实现早诊早治的目的

乳腺自检很重要!

红颜杀手! (来源:鲁中晨报)

点视频,了解自检方法(视频源于网络)

注意:女性自检乳房和腋窝时,一定要注意检查手法,要通过指腹轻柔按压,不可用手指挤捏乳房而误以为成肿块。

红颜杀手!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就需到乳腺专科门诊请乳腺专科医生再次进行乳房查体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群体筛查也同样关键!

红颜杀手!

20-39岁 不常规推荐定期筛查,建议可行机会性筛查;

40-69岁 每1-2年1次,乳腺X线联合彩超,必要时增加MRI;

≥70岁 每1-2年1次,乳腺X线,彩超,必要时增加MRI。

但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筛查年龄早于40岁。

高危人群

红颜杀手!

满足下列任一条件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

Ⅰ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满足下列任一条件):

1.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

3.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

Ⅱ 既往诊断为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Ⅲ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Ⅵ 根据Gail模型计算未来5年罹患乳腺癌风险≥1.67%

红颜杀手!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筛查年龄早于40岁,每6-12个月进行筛查,可应用乳腺X线(每年1次)、彩超(每6-12个月)、乳腺体检(每6-12个月)及必要时应用MRI检测。

红颜杀手!

温馨提示

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发病几率也逐渐增加。定期乳房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女性接受每年1次的乳腺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

记者 彭翠翠 通讯员 郭崇勇 郭庆花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