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沿黄地区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 --看惠民:围绕五个“强化”促城乡要素配置”
自去年8月,滨州市沿黄地区(滨城区、邹平市、惠民县、博兴县)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以来,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的牵头部门,按照滨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四项“试验任务”,总结提炼工作经验,以点带面,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滨州市惠民县作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重点围绕五个“强化”进行了有效探索,实现了闲置资源盘活、集体经济壮大、群众稳定增收的阶段目标,有效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
一、强化顶层设计,让集体家底清起来。
惠民县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惠民县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8个指导性文件,编印了《惠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全县1282个村全部完成组织机构设立、成员界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1209个村完成股权证书发放。实现了村级管理组织有机融合,通过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三套机构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形成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操作规范,让集体经济强起来。
邀请中央、省、市专家现场解读政策,通过举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培训班等方式,为全县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提供政策理论支持。聘请第三方测绘公司对全县资源性资产进行精准测绘,确保清产核资全面准确。出台全县成员界定指导意见,严格把握成员界定标准,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三、强化试点创新,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惠民县研究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试点补贴方案》,对以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股民(种植大户)进行贴息补贴,共为种植大户解决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54笔,有效缓解了惠民县土地流转大户融资难、无担保的问题,进一步盘活了集体资产,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四、强化产业调整,让新型主体壮起来。
惠民县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产业优势,实施精准定位、科学规划,推动镇(街道)集体资产资源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在原有资源上做好加法,引入专业化开发及运作团队,变“点状开发”为区域内“片状、带状发展”,整体提升区域产业,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0家,其中农家乐45家、休闲农业企业(园区)15家,为农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强化权能拓展,让典型经验多起来。
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涌现出了以解决人地矛盾股权量化的 “南王模式”,探索创新“党员+企业+合作社”的“东张模式”、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的“董家堂模式”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 张贵英 通讯员 李蕙 王绍彬 报道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6157危地马拉将派一名高级别外交官来华,中
- 24590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王登
- 33232外交部介绍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有关背景
- 43188国内成品油价迎两连跌,加满一箱油少花
- 52387全国今年最大范围强雨雪将至 北京将迎
- 61878美国惨烈的黑鹰坠落,透露了两个很不寻
- 71676李强同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 81121日本政府宣布计划限制6类23种芯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