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5号电池和7号电池属于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指的是铅蓄电池、纽扣电池。”10月28日上午,在胶州市铺集镇铺上五村沿街商户门口,铺集镇机关志愿者李全超正在向业主及周边村民铺集垃圾分类知识,并细致讲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垃圾。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铺集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引领,凝聚志愿力量,发起“垃圾分类志愿行”活动,镇村联动、资源整合,以志愿行动推动垃圾分类做实做细,切实让群众接受、帮群众实践、为群众办事。
“我们每天都在村里转好几遍,边转边看哪家垃圾分类做的不规范,谁的垃圾没有投对地方。”铺集镇铺上二村巾帼志愿者乔聚燕说。
近年来,胶州市将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集中打造“党建引领·垃圾分类532”工作模式,以机关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为有力抓手,逐步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胶州模式”。
“我们在农户门口设置‘五亮’公示牌,由村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每月按照‘四率一度’标准进行‘红橙黄蓝绿’五色星评级,还以‘多元化志愿活动+日常化巡查指导’为工作方法,推动垃圾分类深入村庄社区,以公益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徐雨宁对记者介绍说。
不仅如此,胶州市还通过组织全市各镇街307名志愿讲师,成立12支垃圾分类志愿讲师队伍,建立市、镇、社区3级讲师梯队,定期定时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和“九进”宣传活动,今年4月获得“青岛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定期策划全市联动垃圾分类专题活动,不断丰富载体,让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入行,提高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不断增强全民垃圾分类意识。
“就得多宣传,多讲解,多举办活动,让大家伙充分了解垃圾分类,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去实践!”里岔镇高福庄新村村民崔先生说。
截止目前,胶州市共配备四分类垃圾桶3.4万个、户内分类垃圾桶14.7万组、分类收集车辆1165辆,建设垃圾分类收集房267处,集成式垃圾分类收集站189处,分类收集亭2367个,镇级垃圾分类处置终端8处,基本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
“我们牢固树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到位,通过‘红色力量’,以党建引领,让志愿行动成为惠民利民的有效手段,推动群众满意度提升、幸福感满格。”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爱卫中心主任张德友说。(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