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是聚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完善开发区服务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凤凰城街道和明集乡分别成立了服务利津经济开发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工作人员,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均建立了业务骨干与开发区项目服务部、投资促进部协作配合机制,在企业办理环评审批、土地招拍挂、项目立项手续等方面提供方便。开发区与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部门单位间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是聚焦审批服务便民化,助力项目落地。多部门协调配合,变项目多头分散审批为项目联审联批,由开发区集中收集落地项目信息,组织发展改革、行政审批、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投资促进等部门、单位集体会商研判、集中办公,精简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现项目审批提速增效。目前,已召开项目联审联批会议10余次,快速解决了一批项目审批落地问题。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行政审批手段,通过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实行服务前移,深化“容缺+延时”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服务,精准业务辅导,周末及节假日实行延时预约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助力利津经济发展。
三是聚焦协调高效,健全配合机制。制定了《开发区职责边界清单及协作配合机制》,公布8项职责边界事项清单,出台《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职责边界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动态调整职责边界清单,厘清了相关部门与开发区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形成协作配合的强大合力。研究制定了《“开发区吹哨、属地单位报到”工作机制》,编制完善“开发区吹哨、属地单位报到”事项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形成了工作程序规范、办理时限明确、责任分工明析的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功能定位准确、履职尽责有据。依托县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将开发区呼叫事项无缝接入全县“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呼叫体系,建立健全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切实实现以“吹哨”发出企业诉求,以“报到”督促难题解决,推动开发区更加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主责主业,加速打造开发区营商环境新高地。(通讯员:李菲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