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邓大爷突然出现了一阵阵的右侧肢体麻木,伴活动不灵,在经积极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患者及家属心里负担巨大,神经内一科王献勇主任医师结合患者颅脑磁共振表现,考虑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内科治疗失败,存在血管内治疗指征,经过严密严格的讨论后,决定为患者施行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良好,目前患者已经出院,未再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
王献勇主任手术过程
手术前,确定狭窄位置
球囊预扩张
支架植入,狭窄解除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在亚洲人中则高达30%~50%,《Stroke》杂志发表的最新中国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研究(CICAS)提示,46.6%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是由ICAS引起的。随着WEAVE(Wingspan Stent System PostMarket Surveillance)试验阳性结果的发布,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目前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热点及难点,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神经介入水平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提高医院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让更换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疗水平,减轻患者外出就医的负担。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王献勇
坊子区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潍坊市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毕业于济宁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曾经三次赴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 为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擅长头痛、头晕、脑梗死、脑出血、周围神经病、脑炎、脊髓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痫及神经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及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倡导并成立了医院的康复中心,组建了脑梗死的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实施尿激酶、r—tpA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多年,率先在潍坊地区开展了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如:脑梗死的超早期动脉溶栓、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等。 获得区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荣获“坊子名医”、“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模范”、“坊子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来源: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