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事标准
1.婚礼仪式文明、简朴、庄重,反对攀比,大操大办。
2.提倡举办一次婚礼仪式,仪式从简,一天办完。宴请仅限于亲戚,限20桌之内,正席为十菜两汤,酒限每瓶30元以内,烟限每盒10元以内,本村乡亲不坐席,助忙人员一律吃大锅菜。
3.有来往的乡里关系随礼不坐席,礼金不超过100元,对困难家庭实施资助的通过其它形式体现。
4.控制迎亲车队数量,一般不超过6辆,反对豪华车队,禁止使用公车。
5.提倡集体婚礼、爱心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摒弃滥发请柬、天价彩礼、过度“闹洞房”“闹新郎”“闹伴娘”“闹公婆”等陋习。
6.杜绝在公共场合乱贴红纸、鸣放大型礼炮等不文明行为。
7.其他如老人生日、升学当兵、上梁乔迁、小孩满月等喜事好事禁止下通知、发请帖、请客操办。
二、白事标准
1.控制丧事规模,简化治丧仪式,丧期1天,杜绝出大丧出长丧,原则上丧事办完不超过3000元。
2.丧事简办,提倡戴黑纱白花,放哀乐,事主和亲属不着白袍。
3.保护生态环境,除按规定可以不火化外逝者必须火化,不留坟头。
4.提倡节俭吊唁,一般不收礼金,有来往的乡里、亲戚吊唁原则上不超过50元,随礼不坐席,亲朋就餐吃大锅饭。
5.提倡树葬、海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严禁违规土葬、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
6.提倡文明祭奠,引导群众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绿化、家庭追思、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现代祭扫方式寄托哀思。
7.祭奠活动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杜绝各种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