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黄河秋汛超过了5000立方米每秒。连日的秋雨,让黄河防汛工作面临更加复杂艰巨的局面。
5日凌晨5时,天刚放亮,李德华和他的搭档隋建刚身着救生衣、肩扛摸水杆,在控导工程走走停停。浑浊的河水借着风势,不断甩向坝头,泼向巡堤人,人过之处,长堤上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
汛情是命令,防汛是天职。10月2日,黄河河口管理局机关防汛“下沉”一线人员李德华、刘春青、盖本友、隋建刚、刘怀念,主动请缨来到黄河利津段最下首崔家控导参加抗洪防汛。
崔家控导工程,距离利津集贤管理段20多千米,堤坝左岸不远处有一排守险房,李德华和他的搭档就住在这里。几张简易床挤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单薄的衣衫抵不住坝头的凛冽寒风。由于远离城镇乡村,这里没有自来水。做饭,靠的是门口的两个塑料桶沉淀后的黄河原水,面条煮熟后竟然呈现出浓稠的泥土黄。不能刷牙,不能洗衣服。洗澡,更是一种奢望。
8段坝,约2000米长,每天巡查20多次,连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吃不消。秋雨连绵,坝面上的小路变成了泥沼。由于“下沉”走得急,没带雨具,但风雨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巡堤回来,浑身疲惫的李德华倒头便睡。可谁能想到,这个风雨中毅然前行的人,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
盖本友也是这支小分队中的一员,长年体弱多病,女儿10月份就要结婚,婚前要准备的事情繁多,好多事等着他这个一家之主来作决定。但听到迎战黄河秋汛洪水的消息,他毅然报名“下沉”一线,参与到巡堤查险工作中来。
5日凌晨6时,刘春青、刘怀念等人在巡查时发现19号坝根石松动,有走失塌陷的危险,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们第一时间向管理段领导汇报,并凭借着多年防汛经验,与段长一起制订了抢修应急方案,协同胜利油田胜大水利抢险队,采用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与人力抢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抛铅丝笼加固根石,增加了堤坝稳定性,避免了险情发生。
“我们都是黄河子弟,防汛有责,防汛有我。洪水一天不退,我们就一天不回。”面对滚滚洪水,刘春青和他的战友们一脸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