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2021-10-15 14:09:01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今年,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作为滨州市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试点,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主要矛盾转变,积极探索将民政工作与社工专业服务深度融合,聚焦“主体性”的嵌入性关注“人”本身以及塑造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根本任务与时代命题的三个方面来勾勒出一幅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图景。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沾化区大高镇在今年启动民政综合服务站项目建设之初就注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组建了专家指导团队,购买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领先的滨州荣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项目,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为服务站建设提供支撑。在实践中,荣心社工坚持将民政工作与社工专业服务有机结合,将专业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角色等融入日常工作中,既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乡镇三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同时获得村镇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又通过专业服务提升了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群众认可和服务对象的支持。如今,沾化区在谋划民生实事时,更加注重发挥乡镇(街道)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和专业优势。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高位谋划、高标推进

大高镇在社会救助工作站、未成年人保护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站合一”的基础上,整合推进“五大平台”,搭建基层民政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社会服务与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创新,探索“平台+项目”的模式,将平台的运营思维与项目的服务优势进行结合,对儿童、老年、特困人员、乡镇治理人才等群体拓展多维综融服务,以期做实做好兜底性民生服务,改进和提升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依托镇党委及村党支部,建造公益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多元主体沟通交流。同时以联席会议为主,运用“议事会”“金点子”“社区漫步”“家庭随访”“电话访问”等多种参与形式,集合居民智慧,促进居民社区问题反馈和参与社区议事,激发社区共治活力,着力促进居民自治实现。以居民所需所盼为契机,推进服务资源整合,形成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将各方智慧、人力、资源等凝聚到民政综合服务站中,充实基层民政服务力量。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二、强化人员配置,确保顺畅运转、规范运行

建立以镇党委、村党支部为引领的“社工+村干部”“社工+志愿者”“社工+专家”的民政服务队伍,优化工作队伍一体化建设。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培育社区志愿者,引入社会工作者,提升基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参与度,完善多元主体参与乡镇治理路径,增强民政服务能力。

“社工+村干部”队伍在民政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由专业社工力量为村委成员服务,形成社工与村党支部书记、儿童主任、妇女主任等村干部良好互动,开展“村委成员支持计划”“儿童主任能力培训”等系列服务,通过陪伴式的支持和赋能促进基层民政工作发展,提升村委成员服务能力。同时不断培育、提升村委成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社工+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对已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增加服务效率和服务专业性;积极建立各类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乡村和事佬”“红立方志愿服务队”“一技之长便民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注入活力。其中乡村“和事佬”志愿服务队的建立,给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通过说事、办事,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实现了村民自治,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同时创新设立“爱心银行”,使志愿者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温暖,进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机制。“爱心银行”经营项目是“志愿服务时间”,凡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都可以到“爱心银行开户”。“爱心银行”为志愿者建立健全服务档案,翔实记录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长、累计的积分等基本信息。“爱心银行”通过对每一位‘储户’进行积分兑换,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社工+专家”队伍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效能。引进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公益专家和公益项目,专家的加入为项目提供专业保障,促进一线服务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度结合,有效规划后期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结合的专业服务。在专家的指导下建构困难群体的多层次社会保护网络,实现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权益保障。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三、拓展多维服务,推动协同治理、服务升级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需求为本,依托社工力量打造“益同救助”“益童成长”“益通花甲”,形成了“救助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助老服务”三类服务体系相融合,与居民个性化需求相匹配的基层民政服务体系。

(一)“益同救助”,搭建精准救助服务网络。

开展困境人群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建立特困人员管理库,协助志愿者开展家庭随访,对困境群体的家庭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并管理个人档案及信息库,并将所调查人员的信息入库,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妥善管理。同时为特困人员提供增能服务,及时发现和报告特困群体的相关问题,为后续服务开展提供基础。为特困人群提供个性化福利服务,邀请其参加组织各项活动,为特困人员的生活和健康心理保驾护航。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二)“益童成长”,搭建儿童关爱支持网络。

加强青少年健康知识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开设安全知识小课堂、社会实践、寒暑期公益托管等服务,链接专业人士,定期为儿童组织安全教育讲座,讲解安全知识。建立儿童活动空间,为大儿童开办社会实践活动,让其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实践中去,增强其自身社会实践能力。链接社会资源,招募社会爱心工作者参与寒暑假公益托管课程,形成关爱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服务合力。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推进乡镇民政综合服务站建设

(三)“益通花甲”,搭建互助养老服务网络。

一方面建立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引导老人的良好生活方式,并定期将情况与其子女进行沟通,以保障子女对于老人状况的了解以及情感沟通的主动权;链接志愿者、专业人士或利用媒体,定期为老人开展老人邻里互助活动,让他们意识到在生活过程中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立足于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对重点服务对象进行建立“老年活动室”,面向当地老人开放,为农村老人提供体检场所以及与同辈群体交流的平台;一对一的情感陪护,保持长期的联络,增加老年人幸福感,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记者 张贵英 通讯员 王琨鹏 报道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